《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余光中老先生的乡愁绝唱!
小时候
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的《乡愁》是我小时候在课堂上能背的滚瓜烂熟的为数不多的诗歌,几乎刻进了脑子里。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后离家越来越远,再去逐渐多了解余光中,从此对余老先生这位乡愁文豪崇拜的五体投地。
你看的到的,我看不到的,江南月光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此后的二十年,余光中虽因战乱颠沛流离,却从未离开过这片初生之地,大学也就读于金陵大学(1953年并入南京大学)。
成长于长江之畔的他,生来就带着江南文人雅士的才华,仅二十岁就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诗集。
随后不久,余光中随着父母举家迁往香港,一年后入台湾,随之而来的便是对家乡深深地思念……
为了求学,也为了理想,我已离家三年,近日于喧嚣闹市的书店中,于茫茫书海中,偶然发现了《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余老先生已过世近三年,这本散文集是他生前最后一本亲自审订的书,算是他的绝笔了。
晚年的余老先生多次往返于大陆与台湾之间,那道“浅浅的海峡”不再是不可逾越的存在,他也借此书表达了自己的“乡愁”得到了安放。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题目化用苏轼《定风波》中的“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本散文集饱含着余老先生对故乡和人生的思考与怀恋。
生于江南,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二十载,却再也没有见过她的模样,余老先生何尝不想再回到她的身旁。
那些无数于秦淮河畔的桨声灯影中,朱自清寻回思乡,不愿做过路的蜻蜓。那些辗转成歌的岁月里,余老先生意图于大海之中寻得长江之水,聊以慰藉成长于金陵的灵魂。
我看见风的去处,比远方更远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
2017年12月14日,“江南诗人”余光中走了,安眠于异乡,没能如他诗中所愿。历经九十个春秋,将才华横溢的少年磨炼成眉目间尽是思念的老人,但还是抵不过岁月漫长,这位当代诗坛最后的守夜人永眠于黑夜之中,如同网友说的“长江黄河若有知,定会为他长歌一曲”。
古有苏轼的“此心安处是吾乡”,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有三毛故乡的橄榄树,有李荣浩的《老街》。中国人的乡愁情结在这颗蓝星上是独一无二的,纵然如蒋介石,也有一直想要回去的奉化老家。
在如今高速发展的时代,无数人为了理想,为了生计,背井离乡,远离故土,但他们无论身处于怎样的繁华中,心中的那片净土无不是属于他们的家园。
也庆幸我们生活于这样高速发展的时代,家的距离不再遥不可及,一封封难以送达的家书进化成如光速般的讯息。
时代的变迁使得中国人的思乡情绪得以慰藉,但刻在中国人基因里的乡愁情结,无论如何,都不会被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