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 “梁山好汉”好在哪里
![](https://img.haomeiwen.com/i10433797/896481329bd1e17d.jpg)
说起《水浒传》,不止一次听人说:“梁山好汉”好吗?他们聚众造反,攻打了许多地方,杀了富,却没见他们怎么济贫,都是为了自己的快活;更别提他们动不动拔刀相向,不是杀人放火就是开膛破肚了,特别是那个李逵,不问青红皂白就抡起板斧排头砍去,得有多少无辜百姓被他杀了?就这样的人还算得上“好汉”?
说实在的,我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想法,后来才明白是自己误会了“好汉”这个词,把它理解成“好人”了。词典里对于“好人”的解释是“品行好,行为端,乐于助人的人”。如果按这把尺子来衡量,水泊梁山里确实没几个好人,林冲或许算得上;放宽点,鲁智深也算吧——就是标准放得再宽,最多两只手的手指头也够了。这些人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好人”,他们是“好汉”。“好汉”是什么?词典里的解释是“坚强勇敢的男子”,“英雄”。也就是说,“好汉”不同于“好人”,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敢于反抗那些使普通人成为“好人”的条条框框的,才算得上“好汉”!
通过比《水浒传》成书稍晚的《金瓶梅》、《三言二拍》、《红楼梦》等市情小说(其实那些无法上大雅之堂的艳情小说表现更充分)的描写可以了解到,哪怕是在古代,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与现代社会也没什么太大的差别,都是注重物质生活的享受和身体欲望的满足,平庸,琐碎,自私,现实。其实也不光明清时代,哪怕是再前推七八百年,诞生《虬髯客》、《昆仑奴》等以描写豪侠为题材的传奇小说的唐代,不也是有这样的诗吗:“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题长安壁主人》,张谓),可见人与人之间利益优先的薄凉,绝不是现在独有的,也不是明清市民社会发达之后才有的,是人类社会中的一个正常现象——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许多让人热血沸腾的轻生重诺的故事,不也正是从证明了这种人物的稀缺吗?如果人人都如此,还有必要郑重其事地记录在史书中吗?
从这个角度一看,梁山好汉们的“好”就突显出来了。比如说鲁智深和林冲交往。林冲陪夫人到岳庙烧香初遇鲁智深,还没说两句话,就被丫鬟锦儿叫走,说是“正在五岳下来,撞见个诈见不及的把娘子拦住了,不肯放!”林冲怒气冲冲地赶过去一看,原来是当朝太尉(如果放到今天得多大的官儿!)的干儿子,只好放他走了,这时鲁智深提着禅杖带着一群人来帮林冲了(见《水浒传》第六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这在现实社会中简直是不可想象的,遇上这样的麻烦,别说他们之间这种谈不上什么交情的人,就是亲朋好友还躲都来不及呢,还主动往前凑?如果说这次鲁智深赶来还是因为不知道林冲夫妇招惹的是谁,那么后来林冲被人套路,误入白虎堂,发配沧州的路上,又是鲁智深危难之际跳出来救了他一命,并一路护送(见《水浒传》第八回,“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他这种做法在现在情商高的人看来真是傻透腔了——你们俩咋就那么铁啊,不就是在一块喝几顿酒、吹几次牛吗?像这样的关系,不到高太尉那里说林冲几句坏话,买点儿好就算讲究人儿了(我这么说绝不夸张,在文革中,别说朋友,夫妻、父母子女之间相互揭发的有多少?),人家高官想弄死的人,你竟然还敢救,不是缺心眼儿是什么?看看人家陆谦多会来事!他和林冲还是关系“最好”(富安语,林冲自己也说,两人“自幼相交”,“称兄称弟”)呢,高衙内让他引开林冲,好与林冲娘子见面,他“一时听允,也没奈何,只要衙内欢喜却顾不得朋友交情”(见《水浒传》第六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而且为了巴结高太尉,引林冲拿刀入白虎堂的主意还是他出的呢,而且火烧草料场时亲历亲为,毫不手软!难怪人家三十余岁就爬到了虞侯的位置,要不是事情败露,死于非命,日后肯定前途无量。不过我们如果稍稍站在林冲的角度想一下,当身边的所谓朋友都是陆谦时,能有一个鲁智深该是多么宝贵!
当然,鲁智深在梁山好汉里比较特殊,他心肠热,属于那种“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类型,好像很少考虑别的。那我就再举一个比较冷血的,武松。武松与宋江的交往也很有意思。在《水浒传》第二十一回“阎婆大闹郓城县 朱仝义释宋公明”里,两人在柴进庄上第一次见面就发生了小小的冲突,“宋江有八分醉,脚步趄了只顾踏去。那廊下有一个大汉,因害疟疾,当不住那寒冷,把一薪火在那里向。宋江仰着脸,只顾踏将去,正在火薪柄上;把那火里炭火都薪在那汉脸上,那汉吃了一惊,惊出一身汗来。那汉气将来,把宋江劈胸揪住,大喝道.......”这汉子就是武松。柴进赶来,解除误会后,“那汉跪在地上,那里肯起来。”武松这举动奇怪,人家柴进留他了一年,他见了都不理不睬,初见宋江倒跪了不起。要知道这柴进是谁?是王爷啊。要是放在普通人,别说王爷,就是一科长处长,也不用人家对他多好,就是刚骂他一顿,还不得恭敬得跟亲爹似的,还能搭理你宋江?你是什么级别?小地方的一个押司(派出所长?),和人家柴进的级别差天差地,而且就这么一个小官儿,还是“前”,现在呢,不过是个杀人通缉犯,我不去举报你就不错了,还跪你?做什么梦呢?除非看你是王爷脸前红人的面子上。等到第二十二回“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里,武松与宋江分手时,宋江是送了又送,武松是拜了又拜,最后“堕泪拜辞而去”。请注意“堕泪”这个细节 ,这武松可不是旁人,在梁山泊里也是少有血冷心硬的,让他流泪可不容易。宋江又给了他什么好处呢?先是给了他一些银两做衣裳,后来又给了十两银子做盘缠,这些钱加起来估计连柴进给的零头都不到,可是却让武松感到了真情和温暖。也就像网上说的,一个只有五百块钱的人给你五百块钱,要比一个百万富翁给你的一千块钱多得多。书中这类例子很多,比如宋江和李逵的交往也是如此。在梁山好汉那里,认可不认可一个人,不是看他是多大的官儿,也不看他有多少钱,而是看彼此是不是投缘,是不是真心相待。就像《好汉歌》里唱的那样:“生死之交一碗酒”,“水里火里不回头”。
我们经常在黑帮电影里看到小弟睡了老大的女人,或者两个人为了女人闹的反目成仇,这在梁山好汉那里是不可想像的。要是他们为了兄弟杀了自己的女人,倒是有可能的。这方面或者可以举石秀和杨雄做例子。病关索杨雄的女人潘巧云(奇怪,为什么《水浒传》里形象负面的女人都爱姓潘呢?难道施耐庵同志年轻的时候被潘姓的女孩子伤得太狠了?)与裴如海和尚有染,被拼命三郎石秀发觉后,潘巧云反说石秀调戏她,将石秀赶走(这个手法又和另一个著名的潘姓女人也用过,逼走了武松),偏这个石秀也是武松一样冷硬的狠人,岂有这么容易吃亏的?轻松抓住了潘巧云通奸的把柄,把和尚、为他把风的头陀都杀了,衣服剥下来,摔在杨雄面前,逼得他在以翠屏山把潘巧云和丫鬟迎儿都杀了(见《水浒传》第四十三回到第四十五回)。固然,《水浒传》对待女人的态度是十分值得商榷的,但是他们不会因为女色而不顾兄弟情义,却也比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强了许多——这些人虽然没有杀剐女性,也不见得就尊重到哪儿去。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差不多都是像林冲似的(更多的时候还不如林冲),受到天大的委屈也是逆来顺受,唾面自干。当然,这是理性的选择。可是一味理性的结果,就是自己的郁闷甚至抑郁。在绝大多数的梁山好汉那里,是不存在“委屈”这个词的,不管这个委屈来自哪里,哪怕是在当时像神一样的存在的皇帝呢也不行,“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所以说,如果看梁山好汉好不好,好在哪里,就不能以我们这些庸众的标准,因为他们是一群做我们想做却不能做、不敢做的事的人,也是我们生活中向往却没有人,是一群脱离了世俗束缚、理想化的人。
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字:
“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