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好久不见!
我记得成悦老师说过,我们写文章最好不要隔太久才提笔。一般两到三天左右就要提笔开始写。
间隔时间太长,人就会容易产生惰性。
日复一日,久而久之,就不再有想写的激情。
再回头看看,自己真的快一年没有提笔了。
其实,此刻自己真的不知道如何开始写 ,写些什么,脑子里没有一点思路,停顿发呆了好久!
笔拙脑钝是从放纵自己开始吧。
也忽然觉得自己内心世界已经荒芜了很久。
古语有云:“业精于勤,荒于嬉。
这一年来,除了上班,回到家总觉得累得不想动弹。
有时候一刷手机,就不知不觉过了大半天。
手机就像个漩涡,你越陷进去就越挣脱不出来。
想写的欲望一次次被自己推到明天再明天。
人一旦陷入舒适区,就很难跳出来。
我们总习惯安慰自己,人要活在当下。生活已经很苦,不必给自己太多压力。顺其自然即是好。
可是,在放纵自己舒适的同时 ,随之而来的是身体的难受、精神的空虚和心灵的疲惫。
胡歌曾在文章中写道:如果皮囊难以修复,就用思想去填满它吧。
工作是生活,读文写字才是富养自己内心的精神粮食!
当你在工作上受委屈,当你觉得生活对你不公,当你觉得不堪,狼狈,迷茫,纠结,痛苦……的时候。
只有文字可以让你排解内心的苦闷,焦虑……挣脱出来,抵达自己内心,给予自己安宁。
文字可以抚慰和安放每个不安的灵魂!
不用刻意逼自每天必须日更,或是每天必须写到多少字。
只要你能提起笔,或稚嫩,或生疏,但那都是排解,梳理,清理你内心的管道。
“嗨。”他喃喃的说,伸出一只手轻柔地拍了拍迪伦身上的毯子。他的手指顺着她身体一侧慢慢划过,最后紧紧抓住了她的手。
“嗨。”她也轻声回了一句,嘴唇颤抖着露出了微笑,“原来你在这里”
“我在这里”。
这是《摆渡人》的结局。
崔斯坦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路人,而是特意在此等候迪伦的人。
我们又何尝不这样,我们有多久没重逢自己了?我们离开自己多久了?我们有没有自己在苦苦等候自己?
原来我们有没有一直在这里,在这里等候自己的到来?
我们都应该是我们自己的摆渡人!遇见最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