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量不要让老人独自就医
因为一直带爸爸妈妈去外地医院就医,这段时间没怎么更新,
自己是很久没进医院了,有个头疼脑热就在家吃点药,因为身体素质也不错,也是一直觉得医院就医手续繁琐,所以基本没怎么去医院。
这次因为带着身体不适的老两口,行动缓慢不便,所以必须高效,先摸清楚现在的就医程序:从微信上关注要去就医的医院公众号,找到需要问诊的医生,预约挂号,提前预定车票和住宿,按照预约时间提前半小时到医院门口,在手机医院公众号“签到”后在门口扫健康码、行程码,然后按照手机上显示的诊室号码找到预约医生门诊室,再按照预约号耐心等候,医生问诊开药和拍片的单子,如果手机已注册的就诊卡上余额不足,可以在医院柜员机或墙面机上操作打款,再拿着手机里的电子就诊卡二维码到窗口扫描办理取号、付款、取药、拍片手续,拍了片子再到医生诊室门口用就诊卡二维码扫描约“当日复诊”等候,因为这次去医生没要求住院,所以待医生复诊后再扫描取药就医程序基本结束。
整个过程和效率较我记忆中的医院程序有很大提高,不用拿着就诊卡实物,也不用很早去排专家号或找黄牛,只要按照预约时间段准时到达,就能按顺序等候到医生的问诊,就诊人虽多而不乱,应该说是很方便了。
整个过程必须“机不离手”,医生问诊开药拍片等所有的就医记录都在手机公众号注册的电子就诊卡中,我拿着手机,穿梭在各种队伍中间。爸妈除了问诊和拍片子外,只需在附近找个地方休息等我消息即可,预约、排队、付款、取药等等全部“一机搞定”。
所有的过程能够顺利完成的前提,是对手机的熟练操作,老妈非要学习独立操作,我教了她,在第二次就诊的时候,看着她从在医院门口排队的那一刻开始,在医护人员不断催促下,紧张的轮番摘戴眼镜(老花+近视),把手机一次次拉近拉远的仔细查看内容,扫描、核对。。。。。最后为了节省时间,我还是代劳了。老两口不得不承认,即使她们熟练操作手机和就诊程序,因为视力和反应速度,就医时间仍不容乐观。
排队等候的时候,身边也有个别老人独自就医,但是基本都是战战兢兢,陪着笑脸问路、问编号、特别是求助帮忙扫描操作。所以我只要当时排队时间还有宽裕,看到就忍不住上前帮帮忙,然后在我们也许就是举手之劳的事情,他们千恩万谢(一点不夸张)。看着他们佝偻着身体,小心翼翼的在人群中缓慢穿行,有时因为没看清或搞错了诊室号码,或者没有扫描二维码,排了半天才知道站错队伍,有时会有好心人让一下,但因为都是前来就医,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身体不适,所以大部分时候都是又独自颤颤巍巍走到另一个队伍从最后排起。
虽然很多医院或多或少也有一些志愿者或医助向导,但确实人多力薄,只要儿女时间能排开,尽量陪同老人就医,或者找亲友陪同吧,否则他们在医院着急、无助、手足无措,对病情只怕是有弊无利。
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力所能及多伸出援手,愿天下父母、老人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