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快乐》学习记录
作者:[法]马修·理查德
一、快乐到底是什么?
快乐是健全心智产生的、深刻的、生命的充盈感。
快乐是向内找,而非向外求
西藏有句谚语:从自身之外寻找快乐,就像在背阴的山洞里寻找阳光。
二、快乐是可以练习的
长期禅定可以重塑大脑,快乐和情绪平衡都是技能,可以通过学习而掌握,充满奥妙的禅定方法只是一个开始。
三、内在进步的催化剂
认识痛苦
清本溯源
努力修行
终结痛苦
四、逐步去除内心毒素
我执,念头,烦恼,欲望
五、激发快乐的因素
利他
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的研究显示,不求回报地行善带来的喜悦让人获得内心深处的满足。但同时,利他和归属感表现出高度相关,相比没有任何联系的陌生人,人们更愿意帮助朋友或是和自己有共同点的人。
谦逊
傲慢者与自恋者总是抱有和现实冲突的幻想,可是幻想会不可避免地破灭。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期望无法实现,就会内心空虚,憎恨自己。保持谦逊可以避免这种不必要的痛苦。
乐观
众多研究表明,乐观者会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在工作中获得更好的业绩,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他们的寿命更长,健康状况更好,在术后创伤中存活的概率更大。他们接受现实,知道如何迅速在不幸中找到积极的一面,从中吸取教训,想出应对的方法,或开始一个新计划。
金色的时间
创造、建设、获得成就,为他人的幸福快乐无私奉献,用在这些事上的都是金色的时间。内省可以帮我们找回金色的时间,如何通过内省找回金色时间?
首先,我们要清楚地判断,生命里最重要的是什么。
然后,分清轻重缓急,确定什么是最重要的事,什么是占用了时间而又不那么重要的事。
内化的心流
樊登老师之前讲过的《心流》中,也提到过类似的概念,而此处的“内化的心流”是一种保持头脑清晰的特殊心流。我们可以通过修行,使心流逐渐内化,学习如何不借外力、轻松持久地停留在常态的知觉中。
道德
让别人痛苦,也会给我们自己带来眼前或长远的痛苦;让别人快乐,最终也一定会给自己带来快乐。道德也决定我们自己是否幸福。
出离心
许多人认为,佛教中的出离和放下意味着禁欲主义和清规戒律。实际上,出离心放弃的并不是放弃让人快乐和幸福的东西。出离心放弃的是困扰我们的无尽烦恼。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要找到并确认痛苦的根源,并在日常生活中时时留意。
比如,明白我们既不完美也不绝对快乐,这并不是缺乏自信的表现,而是非常健康的认识,它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中什么最重要。
平静面对死亡
濒死时最好采取平静、无我和超然的态度。我们不能等到死亡的最后一分钟才准备迎接死亡,那不是开启精神旅途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