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换位思考的一些碎碎念
最近参加一个培训,培训中老师忽然问了一个问题:不同类型的活动参与者有哪些不同的需求?
这个问题忽然就击中了我。之前我们设计活动的视角都是去确定特定的服务受众人群,去挖掘他们的需求,去发现宣传亮点……
我们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被服务方,几乎没有站在提供服务者的角度去思考过 。明确目标后定向招募活动参与者虽然非常有效率。但是还是将对方扁平化了 ,没有将参与者的能量激发出来。这样想来,其实是一大损失。
当下一直在强调多赢。说得直白点就是希望一件事情做下来,参与者能够“宾主尽欢”。这种所有人的目标都达到的状态才是最成功的。这个是今后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这个转换视角的方法实际就是换位思考。虽然道理几乎人人都懂,大部分时间我们往往总忘记去运用它。
一个人开展一项行动,其背后都是由一种需求支配着的 。这一需求有些显而易见,有些却隐藏的很深。因为我们很喜欢说谎,总喜欢将我们真实的目的美化后呈现在别人面前。
我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需求,我以此为准则去应对每天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那么我的需求就成了我行为的潜在标准。但其实对方也有自己的需求和潜在标准。所以我们就需要在小心翼翼的试探,甚至激烈碰撞后调整自己的行为。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些事情处理起来非常顺利,那往往是我们对和我们“演对手戏”的那一方已经达成了一致的共识。相反,一些事情我们进展困难,也是因为我们对跟我们“演对手戏”的那一边一无所知。
然而事实上,很少有对方会将动机和需求明明白白告知你。因此我们需要时不时“精神分裂”一下,去换位思考对方的目标。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在生活中减少许多阻力。因为你的目标与对方一致或者虽然没好处,但至少没有坏处。当然更容易被允许和接纳。
想明白了这些,接下来就是实践。我会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多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