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思集故事有一个故事

人道与情感的抉择

2016-10-09  本文已影响11人  陈讲运清洁能源

8月21日,早早起来去看望姥姥。虽然表弟见面的时候就多次强调,姥姥已经消瘦了很多,变化比较大。我心里有准备,毕竟姥姥病了几个月,又近一个星期没有吃饭了。

姥姥躺在大舅家的堂屋竹床上,第一眼看到几乎不敢相信,眼前就是姥姥。她已经瘦得完全不是往日容光焕发的模样了。眼睛浑浊无光,嘴唇因牙齿全部脱落而深陷嘴巴中,皮肤松弛了很多,颧骨明显高了,几大块老人斑不规则分布在满是皱纹的脸上,头发稀疏而凌乱,强忍住泪水,轻声呼喊:“姥姥,姥姥,您的外甥回来看您啦。”(姥姥的实力和听力依然很好。)她的眼睛眨了几下有些光亮,张嘴想说什么,声音在喉咙里发不出了。我想也许是缺水的原因,于是在床边找水,用汤勺喂了几口。“你姥姥已经好几天都说不出话了……”大舅和爸妈在旁边说,姥姥10多天无法吃饭,浑身已经没有力气了。

“娘啊,文化(我的乳名)外甥回来看您了,这算是都回来送您啦。应该没有什么牵挂的了吧,您就安心地走吧。”大舅站在床边说。大舅盼望着姥姥早点死,这让我听了心里十分不舒服,很难理解。我仔细看姥姥一会儿,她听大舅的话,转动了几下眼睛,轻轻闭上眼睛。“我们出去,让她老人家好好休息一会儿。”

大人们似乎看出了我的心事,爸爸在守护着姥姥,妈妈和大舅陪我出去聊。“外甥,你也不要太难过。你姥姥都92岁的人了,这样躺在床上不吃饭近半个月了,我们日夜守护着,身体有点受不了。她老人家早点安心走,对我们大家都好。否则,我们几十口人,大家都各有工作,这样耗着不是办法啊。”大舅说,“外甥,我们知道你工作比较忙,这次能回来看看姥姥她也就心满意足了。不行的话,您可以早点回北京工作。家里有我和你爸妈呢。”

“我这次回来了,就是送姥姥的。工作的事情先放到一边,再说,姥姥可能没有几天就要走了,送最后一程是应该的。您放心,工作的事情,我会处理好的。”我有点不高兴地说。

大舅说完去就忙其他事情了。看着大舅消瘦而高大的身影逐渐消失在晨光中。

“讲运啊,大舅的话你不要介意。你姥姥长期卧床不起,大舅和舅妈照顾的很工夫,她也没有受委屈。只是,她这近半个月以来不怎么吃饭,没有力气翻身,整天仰卧身上已经开始出现腐烂了。这夏天的天气比较热,容易滋生细菌。每天擦洗涂药也没有办法,身上的腐烂在不断扩大,看着她这样痛苦,大家才盼望她早点走。”妈妈说着说着就掉眼泪。我点点头,劝妈妈不要太伤心,注意身体。

大家各自都在忙着,我也漫无目的坐在门口任凭思绪飞。姥姥很害怕死亡,此刻听到我们谈论这些事,她的内心会想些什么呢?中国人对死亡的认知甚少,以至于对死亡无法坦然面对,甚至产生强烈的恐惧。人是否可以提前感知死亡呢?如何才能刚好地面对死亡呢?这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在脑海中不断出现。假如有一天,我面对死亡的时候,会怎样呢?人生短短几十年,如何度过才更有意义呢……

“表弟,你们午饭到我们家吃,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抬头一看是大姥姥家的表哥,不知不觉已经临近中午了。

在表哥家吃饭,大家不免交杯换盏热闹一番。边吃边聊中不免谈及姥姥的事情。大家一致认为姥姥一生比较要强,生命最后也是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求生欲。但她卧床不起也遭罪不少。

“我说句不该说的话,大家不要介意。”表哥的话让大家沉默,“三奶(我姥姥)这么大年纪,从得病到现在也没有受委屈。我大叔(大舅)两口子真是很孝顺,无微不至的照顾,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但是现在,我们大家看到这种状况,个人认为应该从人道的角度出发,采取类似西方的安乐死做法,避免在受罪。这有点残忍,我知道,我们大家从情感的角度难以接受。若是我爸妈,我会这么做的。你们认为呢?”

“若是不给水喝,估计3天就难以撑过去。”我大舅说,“话又说回来,我们这么多年都照顾了,照顾好老人,这是我们的应尽的义务,没有什么可说的。看着她这么一天天遭罪,真是心里难受。那样做的话,于心不忍。确实很矛盾!文化(我的乳名)外甥,你学历最高,见识比较广,你看怎么办呢?”

想到若是不给水喝的残忍,我的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内心在想若是我自己面临那一刻,会做怎样的选择呢?内心在不断挣扎,备受煎熬。思想斗争了近半分钟,扭头擦拭眼中的泪水。大家都在等着我的回答呢?感觉压力很大,有点无助,第一次面对这么大的事情。内心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吧。

“我认为,若是不给姥姥水喝,实在太残忍了。这样我们也会一生不安的,再说,姥姥也许不同意这么做,从她现在的情况来看,没有很痛苦的状况,我们没有必要这么做。都照顾这么多年了,不在于这几天。我们都回来了,大家轮流照顾,完全可以应付过来。我不同意这么做的。”

大家看了我一会,没有说什么。静得只听见风扇转动声音。大家最后打破了沉默,谈其他事情了。最后大家议论的结果:情感战胜了人道。

关于姥姥的人道和情感的选择,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是对的,但选择了就不后悔。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