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写作

一封怎样的信让父母老师愧疚锥心?孩子成绩不理想,家长应该做什么?

2018-04-21  本文已影响46人  小斌老师18392491508

教育的路上,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认定孩子成绩不好就是不努力....却从没想过,为了不让我们操心,孩子可能已经拼尽全力;也没想过,成绩不好的原因还分很多种。

          一次考试之后,一名教师让孩子们都写一个总结,分析进步或者退步的原因。在交上来的一沓纸中,有一份总结让我印象深刻,跟其他同学不同,孩子没有总结原因,更像是写了一封信。

写信的是一个女孩,她自从进入六年级之后成绩不断下滑,教师以为她是学习不用心。

但这封信中,她写下的每一个字,都深深地戳在教师的心上,让教师心疼,也让教师愧疚。

          后来,教师把信转交给孩子的父母看。他们二人一边看一边哭,拿着信跟教师说:“老师啊,这孩子怎么都不跟我们说呢?我们一直怪她不努力学习,真的没想到她心里是这么想的...我们不该啊?”

到底是一封怎样的信让父母和老师愧疚?一起来看看!

老师:

          您好,先说一声对不起,您让我们写退步原因,可是我真的不知道我哪里错了。我也曾经成绩好过啊,可是从上学期开始怎么就一个劲退步呢?

         从五年级开始,我觉得学习比以前吃力了。有时候,我就在想,难道真的像别人说的,女生不如男生吗?可是我不信,我相信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考好。

我很要强,我不允许自己失败

         于是我拼命看书写作业,别人1个小时可以做完的数学卷子,我要花差不多两个小时,没关系,那我就晚点睡,10点睡成了常态。那段时间,我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觉得要是有48小时那该多好!

         我独自一人,拼命背公式,刷习题……只因为我爸妈曾说过,为我读书操了太多心;只因为,我不想让他们再操心。我相信,只要我肯努力,肯定能行!

可,现实狠狠打了我一巴掌...

         这次考试,我居然比上次还退了3名!我拿着试卷,整个人都恍惚了,老师在讲什么我也听不见,连老师喊我回答问题我都不知道。回家的路上,身边的行人匆匆走过,没有人在意我的感受,我在想:这么拼,有什么用?

        我不想直接回家,就去了一家店乱逛,看着以前喜欢的那些小玩意,竟然一点兴趣都提不起来,就呆呆地站在那,头脑一片空白。再回过神来时,已经天色渐暗。

我还是让爸妈失望了

        回到家,爸妈都在,妈妈一脸怒气,问我:“怎么现在才回来?去哪玩了?这次考试怎么没考好?”

       我没说话,我爸倒急这帮我辩护:“孩子不是挺努力的。”

       “她努力,她努力还考成这样?孩子这样,都是怪你,一点都不上心...”

        看着他们吵得不可开交,我实在受不了了,大声地喊道:“你们别吵了,天天吵不烦吗?”像是在发泄,又或者是在掩饰自己的失落,我拎了书包关上房门,听到房门外传来妈妈的责骂:“我们吵还不是因为你,你看看你什么样子...”

       我无心再管他们在说什么?晚饭也没吃,就一个人躺床上,抱着被子哭,哭累了站在窗边,看着街道上从人来人往到家家户户几乎都关灯睡觉了。街上一片漆黑,家里也很安静。那时候,心都凉了。

被误解的滋味真不好受

        从五年级到六年级这一年,大家都像变了个人一样,都很拼命,而我像中了诅咒,只能原地踏步,等着别人超过我。老师,我是个要强的人,我想要去一所好的初中,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可是现在,我对未来无比迷茫。我的成绩高不成低不就,想考好的初中很难,就算考上了,也是垫底的料。

      我站在窗边,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不想看书,也不想睡觉。我想起妈妈说过的那句话:“我们为你操多少心都没用,你要自己努力,以后的路是你自己的。”可是,老师,我真的不知道前面的路是怎样的,难道我真的不如别人吗?

前途一片迷茫,我该怎么办?

          老师,我不是不努力,我真的尽力了。可怎么就不行呢?

          老师,说了这么多,我还是没把原因说清楚。

          老师,其实我只是想找个人说说这些话...

         老师,你能帮帮我吗?

                                                                                                                                                                                 学生某某

原来,孩子是这么想的

我不是不想学,我是...

教育的路上,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认定孩子成绩不好就是不努力....却从没想过,为了不让我们操心,孩子可能已经拼尽全力;也没想过,成绩不好的原因还分很多种。

第一类: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看不到希望

这类学生属于长期努力却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再加上家长的一味责备,让孩子越来越自卑。家长应该多鼓励,在家不要因为小事争吵,给孩子轻松的环境,培养自信心。

第二类: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不知道为啥学

这类学生的问题在于找不到目标,大多是为了父母而学。没有动力就没有进步,家长多听听孩子想要的是什么,帮助孩子合理规划人生。

第三类: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学不会

每个孩子擅长的东西不一样,偏科现象很正常。举个例子,有的同学读题的时候就是抓不住关键点,导致考试答不到得分点。对这类学生,家长应该多带孩子阅读。

第四类: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不会学

这类孩子是典型的效率低下者,但也是最容易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的学生,因为他们欠缺的只是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

上面提到的那个孩子就属于第1种和第4种,没自信,不会学。

故事讲到这里我想问下完故事的你,您的孩子又是属于哪一种呢?


昨天收到一条留言:

         @小斌老师我女儿是粗心大王,作业做错、漏做、计算符号看错,甚至剩下半题忘了做,经常都是最简单的题反而错。可气的是怎么提醒她细心都没用。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孩子粗心的问题吗?

       其实很多家长都在说自己的孩子很粗心,容易出错,特别是每次考试过后,很多家长和孩子之间都会出现以下对话:

         “这个道题不是才给你讲过,怎么又错了?”

         “不是的妈妈,这个我会做的,但是太粗心了,没有认真看题,就做错了...”

          对话到这里,很多家长会长舒一口气,原来孩子是因为粗心才没有考好的啊,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粗心总是不可避免的,只要他会做就行。

        但如果简单的把过错归结于粗心,就会掩盖很多真相,也让孩子轻易原谅自己,忽视实质的问题,无法采取相应的弥补措施。

粗心的背后掩藏着什么问题呢?这些问题有没有解决办法呢?今天的这篇文章,给你答案!

粗心是做错题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谁都有粗心的时候,但在粗心表象下,有很多更深层次的原因,表现在不同孩子身上,这些原因所占的比例会有不一样。

  我们判断“粗心”的标准通常有:

1.“简单的,不该错的,考试错了”——那就问问自己,熟练度够吗?

2.“原本会做的,考试做错了”——那就问问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吗?

3.“审题错了,不是不会做”——那就问问自己,准确率够吗?比如平时做题力求一遍做对吗?

我们常常认为,平时做过的,考试就能做出来,其实并不是。我们必须通过“粗心”看到背后反映出的问题:

1一听就会,一做就错,总是在看到答案后恍然大悟。

         很多孩子在看到题目时觉得面熟,能肯定自己以前做过原题或类似的题目,但就是想不起来该怎么做,越是回忆以前做过的类似题目越是没有思路,等看到答案才大喊一声,哇,原来是这样的啊。于是再做,发现还是不能独立的把题目完整的做出来,于是再看答案,再做。

         原因:原来在做题目时没有真正理解题目的解法,只能跟着老师的思路把题目抄下来,没有自己动手整理,导致自己觉得会做了,其实只是在当时把题目背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只记得题目不记得解法了。所以,“背题”是万万要不得的,考试的题目千千万,背的过来么?

2会做,但总是粗心,不是抄错题就是算错数

        很多家长都反映说自己的孩子很粗心,经常把会做的题目算错,甚至有家长说孩子期中考试考了96分,丢掉的那四分全是粗心算错的,并对这个成绩很满意,还有很多学生也说,这道题目我会做就可以了,这次算错了没关系,到考试时能算对就可以了。其实,小斌老师告诉各位家长,会做做不对才是最可怕的。

        原因:粗心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心态问题,这个问题后面会详细的说。第二个原因就是对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模棱两可,错误总是在你掌握不牢固的地方出现,那些看似是粗心犯的错,其实都是因为在应用知识的时候不熟练,导致出错。

3心态不端正,觉得做不对无所谓,会做就行了

        相信很多家长都听过,每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都会这么说,这次考试没认真,太粗心了,其实我都会做,下次一定做对。

        真的如孩子说的是粗心吗?!其实不然,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呢?相信大家看完这篇文章后会有所感悟的。

想像这样一个场景:

        一个跳水运动员要参加半年后的比赛,他了解了一下基本动作,也练了几次。有那么一两次动作很标准,有几次有失误,不过他认为自己比赛时就能做到。比赛很快到了,他站在跳台上很紧张,结果当然失误了。离开赛场时他说:“唉,我疏忽了,主要是太紧张了。”

         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么想?

        估计你会喊起来:他练得太少了!当然会失误!

        甚至你会说,这个故事太荒谬了,运动员不会这样的!

        所以当家长问关于孩子粗心的问题,可以这样说:没有粗心这回事。作业或者考试失误的主要原因是练得太少了,基本概念不清楚,不够熟练,准确率低。

        很多学生都觉得只要会做就行了,平时算不对,到考试时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就能算对了。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原因:学生学习的目的除了要掌握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一大法宝。而在学习中心态不端正,长此以往,会形成浮躁的性格,这是学习的大忌。

我们判断“粗心”的通常标准是什么?

“简单的,不该错的,考试错了”

----那就问问自己,熟练度足够吗?

“原本会做的,考试做错了”

----那就问问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吗?

“审题错了,不是不会做”

----那再问问自己,准确率够吗?比如平时做题力求一遍作对吗?

我们常常认为,平时做过的,考试就能做出来,其实并不是。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粗心”看到背后反映出的问题:

粗心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

1注意力不集中

          你在为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分心、走神;学习时坐不住,小动作多,无法静下来;作业粗心、马虎,常常出错;写作业太慢,边做边玩,磨磨蹭蹭;头脑聪明,成绩却就是上不来,而烦恼吗?和小斌老师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注意力

了解注意力

          我先跟大家分享下什么是注意力,注意力对孩子影响有多少。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或集中于某种事物能力。要有注意的能力,才称为注意力。注意力由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五大信息通道组成,对客观事物的关注能力,还有综合利用的能力,这样的孩子注意力才高度集中,学习才感觉比较简单。注意力是指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的感觉、知觉、理解、记忆、思维、集中在所要学习的内容上的能力。

        也就是说孩子在学习时一定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要学习的内容上。前面小斌老师给大家讲的就是说要指向和集中。首先他要有指向性,什么叫指向性,就是要有目标。没有注意力就没有学习,就谈不上学习效果,当然就更谈不上什么成绩了,所以很多家长很苦恼。其实孩子很聪明,这句话害了很多孩子。其实孩子很聪明,可是每次考试都考不好。很多家长可能存有这样的心理感受。

缺乏注意力的主要表现

        那么什么情况下缺乏注意力,或者说他的注意力就不集中了呢?小斌老师给大家总结了以下几点可以供家长参考一下。

        比如说这个孩子做作业慢,边做边玩,而且作业经常出错,考试的时候该对的地方没有对,就是考试粗心。生活当中丟三落四,生活很混乱。他很活泼好动,爱好非常广泛,但是每一件事情都不能坚持下来。还一种情况就是,话特别地多,而且容易发怒,有攻击性,跟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什么状态呢?就是冲动。小学到高年级会出现逆反,做任何事情都很被动,还会出现自卑、懒惰。

       心理学上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就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是在无目的地关注着周围发生的事情。这时候所发生的过程叫无意注意。无意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它不需要特别地努力,没有目的性,也不需要意志力,相对来说,比较轻松,人们无法完成各种深层的活动。孩子意志力比较弱,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

        心理学上将注意力的品质概括为四种,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这些品质是衡量一个人注意力好坏的标志。不同的学生注意力也不一样。比如说,注意的广度,有的孩子可能一目十行,做作业有目的性。

        主动注意主导的孩子,很容易受干扰,什么事情都会影响到他,几乎很难专注于一件事,在课堂上,老师在讲课,他不仅容易被开门声吸引,就是窗外的行人或者树上的小鸟,甚至连个小虫子都能把他的注意力拉过去。即使没有具体的干扰,他坐在那里,也会想着昨天晚上的电视节目放的是什么,玩过的电脑游戏是什么了?他全想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时间久了就会养成不专注的习惯,很难集中注意力做事情。所以一堂课听下来,有的人可能听到很多东西,可是有的孩子,他什么都没听到。

        粗心与注意力有密切的关系。注意力差的孩子,在视知觉把收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进行分析时,信息会受到干扰,就容易出现错误、遗漏或遗失,从而导致粗心问题的出现。

孩子在学习中粗心马虎大多表现为3种形式:

1、审题时,把题目中的加号看成减号,把问题的求和看成求积,把选项的ABCD看错位置...

2、解答题目的时候,把数字抄错,单位标错,上一题答案写到下一题...

3、解题思路模糊不清,上一步还没想明白直接跳到下一步,最终一步错步步错。

以上种种,都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做题时,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便是审题,如果连题目都没有看清弄懂,就别提下笔解答了。

           很多时候,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因为做题的时候脑子里在想别的事情,或者过于紧张而无法专心,而思维一旦晃神,做对题目就很难了。

           解决办法:生活中,家长也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比如孩子做作业的时候,给他们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在学习上;当孩子专注于某件事情上的时候,家长不要刻意打扰,让他们在无形中学会集中注意力。

2孩子对知识掌握的熟练度不够

          所谓熟练度,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成年人,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每一题其实对我们来说都很简单。但是当我们在计时的情况下完成1000题,并不一定全对。如果平时经常做计算类的工作,很可能做的又快又准;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

         解决办法:一道题目,反复接触至少要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

3孩子对知识的基本概念不清楚

          还有一些题目,学生们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因为平时做对过,只是考试错了。但很可能是他们只看过1-2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并未深究。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通常本能的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索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

         解决办法:试着去讲解题目,如果做到能讲解题目,表示确实理解了。通常在讲解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

4孩子的学习习惯有问题

          很多孩子写作业不认真、不检查、不喜欢打草稿、不肯写步骤等,也都是习惯的问题。还有书写习惯等,也会导致一些粗心问题。还有的孩子做题喜欢跳步骤,不但容易错,还会导致按步得分时得不到前半部分应该能得到的分。

        解决办法:从生活中,而不仅是学习上,进行训练。

注意力的训练方法有.....

2.分析力的训练方法是“随口问”,养成随时问为什么的习惯,养成思考的习惯。(这其实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即使是成年人中,没有思考的习惯,不假思索地接收各种信息的人太多了。这种状况有人归咎于中国的教育体制不鼓励思考,我觉得这种“都是体制,别人的错”的态度倒真是教育问题。)

3.执行力的培养在于执行。永远不认可口头上的“会”,必须见到正确率才算结束。诗词的背诵,一定要落到默写。阅读题,要讲得出来龙去脉。数学题,一定要落实到步骤。这些都是要沉下心练的功夫,也是真功夫。

5孩子做题准确率不高

家长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打字时,每个词是一次输入正确,还是不断删除修改?这个也是准确率的问题。如果平时做事力求“一遍做对”,“每遍都提升”,关键时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对。这需要用心投入,反复多次后才能成为本能。如果做错了,觉得“没关系”,常常会造成多次也无法做到比较好的状态。另外,准确率还和“做题量”以及“题目类型”有关。

解决办法:每次做题都认真对待,提高准确率,争取会做题,建立错题本。也可以给自己制定训练的计划。每次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才能真正提高成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