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北之旅-第一站杭州(武林)
前记
无论现在所遭遇到的挫败或是成就,我相信这一切都将会成为过去,而真正留给自己也将是无可取代的人生经历。
实在不敢相信,2018已经走掉了四分之一。时间是这样的匆忙,不留痕迹,无论你在努力地活着或者无所事事地彷徨着。时间都这样地过去了,悄无声息。闲来无事,总结一下这季度能给我留下印象的事儿。

初印象
2018年初,叨叨念念的旅行终于可以走起了。出发前的行程没有确定,打算是随走随看,唯一确定的第一站就是杭州。因为,杭州下雪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南方小伙,对北方冬季的雪景总有一种莫名的情结。想去接近,想去呼吸那寒冷的空气,想去触摸那飘零的雪花。
1月29日21点38分,在经历了将近11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杭州东站。下车的那一刻,我便感觉到了什么叫寒冷。那是我前20多年都没体会过的寒冷,从裸露的手,到脸,再到呼吸的空气,从外到内,犹如是撞进了冰窟里。虽然寒冷,但其实我的心情是雀跃的,甚至有点想跳舞,哼着连我都不知道的小曲走着出车站大厅。
出了车站,看着马路边的积雪,路上行人裹得厚厚的羽绒服,还有橘黄色的路灯。我暗暗想,这才叫冬天嘛!初到杭州,我第一个接触的对象是的士司机!可能是天气寒冷,夜也深了,滴滴上并没有那么容易叫到车,而且真的太冷了,便叫了一辆的士。一上车说了目的地后,司机就说:“不打表,一口价100块,说现在天气冷不容易。”我看了一下滴滴显示的48块,沉默了一下,算了,走吧。
而从这刻起,我便觉得杭州并不算是一座友好的城市。任何人来到一座城市,第一个接触最可能便是这些的士司机了,他们的行为举止,便是代表着这座城市的最初形象。而杭州这位司机给我的印象并没有那么友好。同样的经历,将继续在北京上演。虽然这可能是一件很不足为道的事情,但给我的感觉是深刻而难忘的,甚至超过那西湖上的美景。
登飞来峰访灵隐寺

灵隐寺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始建东晋年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踏入寺庙,上香后,抬头便被层层重叠的寺庙建筑吸引。灰色的瓦砾,白色的积雪,黄色的墙檐,交相辉映,仿佛时光一下子回到过去,令人分不清这是过去还是当下。

我喜欢建筑,喜欢一切凝固的事物。不动的,才是永恒的。逛逛走走,不知不觉到了午日时分,屋檐的积雪开始消融,滴滴答答,寺院在门口铺上上草埔,防止游人滑倒。我是一个没有信仰的人,算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游客,对于佛教认知较少,可能没有太多虔诚之意。所以寺庙里供奉的各路神仙便没有一一细看,不过进了佛门圣地,要遵守的规矩还是要遵守,切勿大声喧哗,切勿对着神像拍照,最基本的游客素养这个一定要坚守。

西湖胜景

西湖无疑是杭州最为出名的名片。每每想到西湖,便想起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来的时候正直冬季,总想着可以泛舟湖中,对雪饮酒。可惜遇不到下雪的好时机,只好留下遗憾,希望有机会能再遇西湖。

泛舟不成,我便沿着西湖慢悠悠地溜了一圈,从苏堤春晓,断桥残雪,曲院风荷到最后雷峰夕照,一路走来,天色都已经变暗了。听说西湖十景每个季节景色各不一样,春天时节,绿柳新芽,万物复苏,苏提的景色为佳。而现在正值冬季,断桥残雪最为引人。遗憾的是没有遇到下雪的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