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原文学习之八十三

2024-01-12  本文已影响0人  坐看云起时wjh

子曰:“放[1]于利而行,多怨[2]。”

【注释】

[1]放(fǎnɡ):同“仿”,效法,引申为依据。

[2]怨:别人的怨恨。

宋·程颢、程颐:“欲利于己,必害于人,故多怨。”

明·张居正:“放利而行,本欲为身谋、为家计也。至于多怨,又岂保身全家之道哉!故君子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译文】

孔子说:“依据自己的私利而行动,会招来很多怨恨。”

【解读】

常人趋利,君子重义。一般人只重视个人利益,看不到他人利益更看不到社会利益;但是人格高尚的君子却很少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心里想的多数是道义准则,并且处处以社会利益为重。

一个人如果处理任何事情都以自己能否获得利益为依据,只考虑自身得失,一心追逐一己私利,必然会遭受各方指责乃至怨恨。所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聪明人懂得共同富裕,懂得让利于人;反之,目光短浅的愚笨之人才会损人利己、先利后义。

“多行不义必自毙”,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这句话可谓是警世名言。很多人精于算计别人,为了一点小恩小惠就置“义”于不顾,不惜损害他人利益。所谓有得必有失,在获益的同时害处也随之而来,你会算计别人,别人也同样会算计你,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自己。大家彼此之间算计来算计去,结果都是以怨恨告终,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呢?何不把道义放首位,大家和平相处,其乐融融,这番景象是何等美好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