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微笑曲线”
在我居住的德国南部的一个小城市,认识了一个朋友。这哥们是中国人,入了德国籍。有一次在他们家吃下午茶,喝了不少酒,啤酒和洋酒混着喝,最后吐了。我脑子还算清醒,跑到他们的客人洗手间去吐。吐了之后,觉得不好意思,特地把洗手间给清理了一遍,还多待了一会,希望酒味能散掉一些。回客厅后,没过一会,那哥们自己跑去洗手间,开始大扫除。我说我不是已经清理过了么?那哥们笑着说,“清理地不够干净。”还有一次,哥们坐我的车,一上车就“嫌弃”我的车脏。我说刚刚洗的车。哥们轻松地开始挑毛病,屏幕上还有指纹印,驾驶位前面的金属装饰条上有灰尘,前挡玻璃上里面有水印,搞得我无地自容。
在中国人里,这哥们应该算是个奇葩了。一外表特强悍的爷们,把家里收拾的一尘不染。在德国人里,这哥们就不显了。德国人都这样,男人高大威猛,还特勤俭持家,尤其是干家务活,绝对能手。我们对门的那家,男主人叫Markus,绝对的勤劳。平常下班,周末节假日,到处都是这只辛勤的小蜜蜂忙碌的身影。
这种朴实的生活态度,实际上是透射出一种睿智的生活哲学。“处处留心皆学问”,在生活的细致里面,学习和修行。
经济学上有一种“微笑曲线”,是由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提出来的。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研发和品牌,处于中间环节的生产和制造附加值最低。人生的幸福曲线,也是这样的一条“微笑曲线”,幸福值最高的在人生的两端。一端是你的长期目标,当你死去,你的亲朋好友站在墓碑前,你希望他们悼念的“你的美德”。另一端是活在当下,就在今天,晚秋的天气很凉爽,早上起床慢跑10公里路,微微出汗,偶尔发现路边的数木,有的已是金黄一片,有的还有不少绿色。
人类作为一个个体,在宏观的环境中,实在渺小。每个人只是地球上70亿人类之一,而人类只是地球上1000万种物种之一。再放大一点,地球只是银河系约1000亿颗行星中的一颗,而全宇宙有约2万个星系。桥水基金的创办人,瑞.达里奥在《原则》这本书里写道,“人需要认识到自己什么都不是,又什么都是。”在这样的“信仰”下,我们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些人能够实现,有些人不能,但是不管实现与否,追求目标和享受追求目标的过程,就是一种意义。就像人作为一个生物个体,不断地进行身体上的和心智上的进化,就是一个永恒的目标。
我们不应该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关注“微笑曲线”中间的那个幸福值最低的部分。每天刷手机,看股票行情,为了钱和权利上的目标而焦虑,忘掉了身边更重要的东西,岁月静好,家人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