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姐梦想领读会-千字书评

由内而外的教养

2020-01-05  本文已影响0人  Wanjun_Hi

还记得在第一次产假期间大概是2017.2我抽空参加公司聚餐时,当时我坐在一级主管旁边,聊到孩子的养育问题,他问我你对孩子的期望是什么样的?我当时思索几秒钟,然后回答:“做她自己”。但实际养育过程中,却发现我一直在尽量避免孩子像我一样。这个想法甚至在我没有怀孕,没有生下孩子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这个想法本质上,是对自己的不认同和不接纳。因此当看到这本书写做好父母从接纳自己开始,我就想面对真实的自己,对自己释怀,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努力做好的父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别让孩子感到害怕会失去母亲,就像我小的时候,一放学回到家,总会不自觉地寻找妈妈一样。在本书中,作者想要父母们反思过去的(主要是童年未经妥善处理的)经历来认识自己,通过可执行的方法步骤,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做好父母。

在作者笔下,过去的记忆,也就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经历塑造了自我,这里的经历是我们自己感知到的,可以从脑海中回忆出来的记忆画面。记忆有两种,一种是无意识记忆,一种是有意识记忆。无意识的记忆也可以理解为被动记忆,是我们出生以来就有的,不经过意识的处理加工。而有意识记忆,就是我们记事以来所产生的记忆。如果这些记忆没有得到妥善处理,那么就会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受到这些记忆的影响。

我读完一本书,喜欢将书中的理念和案例跟我的生活做联系,最近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回奶奶老家,在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的日常中,我发现很容易因为孩子的日常行为问题而激发跟孩子的矛盾。每次我给孩子刷牙的时候,如果孩子拖拉,磨蹭,我就会失去耐心,内心烦躁,进而对孩子发脾气。当思考“孩子的日常习惯问题导致父母发火”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我觉得父母面对孩子日常习惯问题,容易发火,更多是跟当时的情景有关系。比如时间太晚了,孩子一拖就更晚了;比如当时父母在看电视,而孩子没办法看,孩子心有不满,但又不会表达或不敢表达(比如孩子想看父母的手机);比如父母当天的工作压力较大,还有事情没有做完;比如父母想早点你给孩子刷完牙,以便节省出时间做点自己的事,等等。家长面对这种情况,其实很难控制住不发火,往往是发火过后再自责。这些因素很难去改变,通常就与生活中是方方面面相关,也许这就是普通的日常,那种理想中的场景“孩子配合、作息规律、吃饭刷牙睡觉不用操心”,也许真的有,但对大多数普通人,真的只能努力去接近。

在写这篇书评之前,我一直以为,面对孩子的这种拖拉磨蹭的表现,是我自己做得不够好,没有耐心。仔细思考后,书中所指的过去的经历我认为更倾向于是指某种特定场景,发生频率较低,或偶然意外发生的事情,这些事情对我们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因此当这种事情再次发生或脑海中闪现出类似的情景时,我们就会被过往的经历所留下的内心印记所影响,这通常是潜意识的,不自知的。

当我们意识到这件事之后,再次做反省,理解过往的那个当下,父母的难处,接纳自己现在的样子,努力变得更好,这是我对书中所写的过往经历的理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