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学习

唐潮|为何说唐朝商人社会存在感极低?

2023-06-03  本文已影响0人  蓝胖说说

现代商人地位杠杆的,但是在古代,呵呵,比杀猪的都不如。

为什么会这样的呢?

我们穿越到大唐看看吧。

唐朝商人在农业社会的地位比较尴尬,始终处于“士农工商”的小幺子,且是不受疼爱的那一种,还时不时被唐朝统治者拿出来折腾一下,鄙视一番。比如:

唐建国初期,统治者就对商人进行各种限制:

严禁商人进入仕途。

严禁商人参加科考。

商人没有资格入学。

严令服饰、车乘、婚丧等方面要低其他老百姓一等。

大功以上的亲属若有经商者不得为官。

严禁商人与士大夫交往。

……

以上限制,主观和客观上存在抑制商人的效果。从各种史料来看,商人没有地位是铁定的,即便家财万贯,即便有强大的社会关系。社会环境决定了商人的出口偏窄。

在唐朝的商人的心理状态是极度自卑,攀附权贵,非要向士大夫靠拢。

这种心理状态今天依然,社会地位低下,不被人看好,是不是被贵族勒索,被当成猪养,肥了待宰。所以,只要有理想的商人,都想证明下自己,表达自己政治倾向,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比如进入仕途,或者与士大夫联合。

《太平广记》记载:窦义向李晟捐献十万贯造马球场,然后选大商产巨万者,得五六人给李晟,并请安排他们的子弟各诸道及在京职事,安排妥当后,又筹措资金二万贯文。

商人有权,官府有权。于是,干柴烈火,各取所需。

这是主动向上凑的,还有个别是被迫的。

唐朝商人因为有钱,经常被官府和军方敲诈勒索,在官府和军方那些人的样子,这些人都是社会的败类,空手套白狼的一群人,必须要搜刮干净才行。

《资治通鉴》记载:“上与内园小儿狎昵,赏赐乐工、伎儿,所费动以万计,府藏空竭。令孜说上籍两市商旅宝货悉输内库,有陈诉者,付京兆杖杀之。”

公元875年,唐僖宗官府财政紧缺,紧缺原因是“狎昵”、“赏赐”导致“所费动以万计”,想办法。有个大臣令孜说,把东市西市的商人仓库的东西就拉进内库,就行了。也有人反对这样做,反对失败,直接把杀。

某唐诗云:“确确无余事,钱财总被收。商人都不管,贿赂几时休。”更加印证了,在唐朝做点生意真的不容易,小生意风险承受能力弱,大生意被人盯上,也不容易逃。

政治环境决定了身份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舆论环境。

唐朝的舆论杀伤力太强,整个社会从骨子里对商人鄙视,不仅觉得商人目光短浅,而且不愿意通婚,甚至与商人做邻居也是有辱斯文和需要慎重的事情。

这是把商人放在地上摩擦,还是觉得不过瘾的那种。

卢仝在《寄赠含曦上人》提到“……随钟嚼宫商,满口文字美。商贾女郎辈,不曾道生死。纵遇强礼拜,雅语不露齿。”

杜甫《述古三首》诗曰:“……贤人识定分,进退固其宜。市人日中集,于利竞锥刀。置膏烈火上,哀哀自煎熬。”

都是在指责商人。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社会地位极低,存在感单薄,急功近利,不受待见,毅然寻找生存空间的一群人。

那么,商人如果想进入仕途,是不是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呢?

以上内容摘自本人拙作《唐潮》。

-END-

————

本文为本账号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您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让专业的历史更加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加通俗,让通俗的内容更有深度,更多内容请关注本账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