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共读学习

《思考的艺术》笔记04:好的思考者

2017-06-11  本文已影响97人  大胡子逸舟
好与坏

思考,是人类管理自己行为的重要技术,思考水平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如同我们在笔记02的案例中,所看到的小倪和小黎那样。

那么,究竟怎样才算是好的思考者呢?


《思考的艺术》第1章中,作者在不同的环节,都分别给出了一些参考,我们不妨把它们集中起来看一看。

在谈到思考的两个阶段时,作者提出:

好的思考者常常:

差的思考者则常常:


在谈到“应对挫折(混乱、失败等)”时,作者提出:

好的思考者常常:

差的思考者则常常:


而在谈到如何“让讨论有意义”时,作者分别指出了“好的讨论”和“坏的讨论”的特点,我们不妨认为,“好的讨论”是由好的思考者造成的,而“坏的讨论”则是由“差的思考者”造成的。两种讨论的特点分别是:

好的讨论的特点:

坏的讨论的特点:


在全面了解作者关于“好的思考者”与“差的思考者”的描述后,我们再回头来看看小倪和小黎。

作为曾经获得过大奖的广告专业高材生,小倪却总是被客户认为“缺乏创意”、“不了解客户需求”、“顶撞客户”。会不会是因为他过于自负,总是认为自己的设计是“最佳解决方案”,“唯一解决方案”,而不愿意倾听客户的诉求,并站在客户角度,以更多的视角来看待客户需求,并且在与客户进行讨论时制造了敌意。

而被客户评价为“会来事”的小黎,总是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寻求到最好的平衡点,寻求到最佳解决方案,会不会是因为他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各方立场,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可操作为前提,提出解决方案。只有当这种解决方案充分照顾到多方利益,才可能被各方接受,小黎也才会获得“会来事”的好口碑。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
** - 学历高低、知识多寡,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是“好的思考者”或是“差的思考者”;**
-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标志一个人是“好的思考者”或“差的思考者”。
- 要做一个“好的思考者”,则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以多元化视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自负,不自卑,谦虚谨慎。

如同我们读书,如果只是吸收“读”书而不能“用”书,书读得再多,也不过是一个“知识丰富能力低下”的差的思考者;而如果能够积极实践融会贯通,不仅活学活用书内知识,还能活学活用他人知识,因此保持多元化思考能力,才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一个好的思考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