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能简书优秀作品集

伟大与悲情的熊彼特-读《熊彼特传》有感

2019-03-07  本文已影响22人  微创新达人_张立

这本书是我们每周四读书会分享的书籍之一,这次分享我报名了。

先谈一下阅读本书小收获:

一是阅读的专注度非常高,极少走神,二是阅读速度超过以往,因为读这些篇幅用了三个半小时。原来一直纠结的读书的专注度不够和速度慢的问题是因为压力不够,缺乏目标。

      进入正题:

先说一下书中主人公熊彼特,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是创新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等重要经济学分支的奠基人。熊彼特的学术贡献不仅限于经济学领域,他还对管理学、社会学乃至政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外,熊彼特不仅是个学者,他还经历过政治家和银行家的生涯,这样的经历使他的人生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

本书是2008年德国女记者安奈特·舍尔佛推出的,她没有将重点放在分析熊彼特著作上,而是突出了熊彼特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及性格特征与其作品的关系。

本书主要描写了熊彼特在哈佛大学这一段的生活经历。重点突出了人物的性格。而作者对本书的写作动机源于熊彼特本人取得的伟大成就与其悲情人生的强烈对比。作者通过大量还原熊彼特本人信件、和对其文章的整理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完整的熊彼特--一个天才,一个会痛苦、会嫉妒、会自私的凡人。

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他在维也纳大学求学,在那里他一直跟随奥地利学派最权威的经济学大师们学习,这点印证了学习就找行业顶尖高手学习的方式

2、谈到哈佛大学向他抛出橄榄枝有几个动作:

哈佛经济学院院长哈罗德给他写过的亲笔信多到不计其数;学院又设法将熊彼特的朋友、奥地利经济学家戈特弗里德由客座教授身份转成了正式教席。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吸引一个人不是收买而是感动。

3、在本书中描述了熊彼特所具备的成功人士的品质

        专注:6年写了3部著作,在众多大大小小的专业杂志和期刊上发表过无数堪称经典的文章和评论

        梦想:在他30岁时已经发展起了一整套经济理论体系,这个结果源于他在五年前就开始为自己今后的学术研究做铺垫;

        成就他人:熊彼特认为,一个做学问的人20到30岁是最重要也是最容易出成果的黄金时期,因此他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他的朋友和学生们,因此他们中的一些人有获得了诺贝尔奖,有成为著名的经济学家,有受聘于名校教授等等,在物质上也是倾囊相助。

          反思:每天对自己的表现进行一次量化评估,给自己打分,每周汇总一次,即使度假也不例外。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非常清晰,时常进行反思。

        社交:书中介绍在英国的那一年学术研究和社交活动分割了熊彼特的全部时间,比如和牛津、剑桥的教授、著名杂志编辑、著名经济学家、上流人士等等交往。

        似乎是第一次读人物传记,总觉得他们离我很遥远,我也不可能有那样的成就。今天的读书会又加强了我阅读的动力和力量,因为我们有一个引路人,他总是在我有些泄气、有些自卑、有些焦虑的时候为我们指明方向,增强前进的动力—苏海明教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