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2019-11-08  本文已影响0人  迷糊银儿

第一章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品德成功论提醒人们,高效能的生活是有基本原则的,只有当人们学会并遵循这些原则,把她们融入到自己的品德中去,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与恒久的幸福。 (所以本章的重点是介绍一些基本原则)

  1. 品德至高无上,影响深远。光有技巧还不够,个人魅力论所强调的因素如个人成长、沟通技巧方面的训练,积极思维和影响力方面的教育确实是成功的要素,但居于次要。
  1. 思维定式:我们看世界的方法,指我们的感知、理解、诠释。
  2. 审视并检测自己的思维定式,别人的观点也是客观的(时髦女郎与老妇人图的实验),我们可以适当的倾听别人的观点,开阔自己的视野。
  1. 原则如灯塔,是不容动摇的自然法则。
  2. 实践是个别的、具体的,而原则是深刻的、基本的和普遍的。把原则内化为习惯,就可以用不同的实践方法应对任何局面。
  3. 抓住原则的本质,最简捷的办法就是设想一下反其道而行之的后果。
  1. 个人魅力论之所以让大家趋之若鹜,就是因为它号称能让人们跨过食物成长的自然历程,迅速而轻松的实现个人效能和人家关系的圆满人生。--华而不实、暴发户
  2. 自然的成长过程不容违背、忽略或缩短,那只会让你平添失望和挫败感。
  3. 与人相处(配偶、子女、朋友同事)相处需学会聆听,需耐心、坦诚&理解对方的愿望。而很多时候都是以低投入的情感给出高高在上的建议
  1. “重大问题发生是,以我们当时的思想水准往往无法解决”--爱因斯坦
  2. 新的思想水平: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而外”的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
  1. 想当然,思维定式。我们看到的世界并非客观世界本身,而是我们在条件限制下看到的世界。

第二章 七个习惯概论

“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亚里士多德

  1. 品德实质上是习惯的合成。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极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想,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1. 依赖---独立--互赖


    image.png
    image.png
  1. 最宝贵的金融资产就是赚钱的能力。如果不能持续投资以增进自己的产能,眼光就会受到局限,只能在现有的职位上踏步,每天忙忙碌碌。

第二部分 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

image.png

第三章 习惯一 积极主动

  1. 并不是说积极主动的人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只不过她们会有意无意的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选择对外界物质、心理与社会刺激的回应方式。


    image.png

    除非你愿意,否则没人能伤害你--埃莉诺.罗斯福

  1. 要求责任感。主动是人的天性,尊重这种天性,至少可以提供对方一面镜子,以便清晰且未扭曲地反映自我。由于个人的成熟度不同,对尚处于情绪依赖阶段的人,不必期望太高。至少可以创造有利的气氛,逐渐培养他的责任感。
  1. 关注圈: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如健康、子女、事业等,这些都可归入关注圈,以区别于自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物。关注圈内可以被掌控的圈为一个影响圈。


    image.png
  2.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扩张和成长。
  3. 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情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
  1. 遇事,有时候我们是让他人或外界条件做替罪羊的(即抱怨外界)
  1. 选择的作用
  2. 对错误的回应(承认--改正--吸取教训?文过饰非、强词夺理)
  1. 承诺也是成长的精髓。培育内心的诚信。

第四章 习惯二 以终为

  1. 以终为始说明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认清方向。这样不但可以对目前的处境了如指掌而且不至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误入歧途,白费功夫。
  2. 你希望在盖棺定论时获得的评价,才是你心目中真正渴望的成功
  3. 葬礼上有人问死者的朋友:他留下多少遗产?对方回答:他什么都没带走。
  1. 我们做的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
  2. 把制定的目标看得与实践本身同样重要,影响圈就会日益扩大,反之就会日益缩小。
  1. 拓宽思路 可以运用想象力
  2. 心灵演练
  1. 建议写下来

第五章 习惯三 要事第一

  1. 有效管理是掌握重点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后,再靠自制力来掌握重点,时刻把他们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所左右。
  1. 人来的四大天赋: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独立意志
  1. 第四代理论在旧有的基础上,开创新局面。以原则为重心,配合个人对使命的认知,兼顾重要性与急迫性;强调产出与产能齐头并进,着重第二类事务的完成。
  1. 确认角色
  2. 选择目标
  3. 安排进度
  4. 每日调整
  1. 信任是促使人进步的最大动力,因为信任能够让人们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但这需要时间和耐心,而且还可能需要对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让他们拥有符合这种信任水平的能力。

第三部分 公众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

第六章 人际关系的本质

  1. 所谓情感账户,储存的是增进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信赖,也就是他人与你相处时的一分“安全感”。能够增加情感账户存款的,是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反之,粗鲁、轻蔑、威逼与失信等等,会降低情感账户的余额,到最后甚至透支,人际关机就要拉警报了。
  1. 理解他人;如果你重视一个人,你必须同样重视他所重视的事情。
  2. 注意细节。
  3. 信守承诺。如果实在做不到一定要向当事人解释清楚。
  4. 明确期望。
  5. 正直诚信。对不在场的人保持尊重。
  6. 勇于致歉。真诚的道歉,勿文过饰非。
  7. 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爱可以跟人俺去昂与自信心,鼓励个人肯定自我,追求成长,由于不附带任何条件,没有任何牵绊,被爱者得以用自己的方式,见人人生种种美好的境界。不过无条件的付出并不代表软软弱。我们依然有原则、有限度、有是非观念,只是无损与爱心。有条件的爱,往往会引起被爱者的反抗心理,为证明自己的独立,不惜为反对而反对。其实这种行为更显现出不成熟的心理,表示你仍受制于人。
  1. “为一个人完全奉献自己,胜过为拯救全世界而拼命” 【这句话没读懂】
  1. 问题是促进和谐的契机。(孩子带着问题来请教父母,父母可以不要想:天啊,又怎么了)

第七章 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1. 双赢者把生活看作合作的舞台,而不是竞技场。但是大多数人都用两分法看问题,非强即弱,不胜则败。这种说法以力量和地位而非原则为准绳。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地,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
  2. 不能双赢可以选择放弃好聚好散

第八章 习惯五 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

  1. 以理解为目的去聆听,要求听着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不是要你赞同对方)
  1. 有风险,因为你倾听者需要先被影响即真正理解表达者。
  1. 自以为是的人的四种自传式回应:价值判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追根究底--依据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的隐私。
    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
    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冬季衡量比尔的行为与动机。
  1. 你越深入了解比别人,就会月星上和尊敬他们,触及对方的灵魂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
  2. 同别人交流的时候,你可以试着抛开自己的经验,尽力真正了解对方,回应对方。

第九章 习惯六 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1. 所有其他习惯都是在为“统合综效”作准备。
    2.统合综效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说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也是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又不仅仅是一个组成部分,而是最具激发、分配、整合和激励作用的部分。
    3. 唯有兼具人类四种特有天赋、辅以双赢的动机及移情沟通,才能达到统合综效的最高境界。
  2. 其精髓就是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
  1. 统合综效的沟通,是指敞开胸怀,接纳一切奇怪的想法,同时也贡献自己的浅见。
  2. 不要对失败念念不忘,再也不肯做第二次尝试。
  1. 加入两个人意见相同,其中一人必属多余。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毫无益处,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第十章 习惯七 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

  1. 个人产能。
  2. image.png
  3. 定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是拓展思维的最佳方式(一定吗?但是想读)
  4. 写作--磨砺心智,帮助思路更加清晰准确连贯

第十一章 再论由内而外造就自己

  1. 刺激与回应直接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段距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