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糕的晨读感悟剽悍晨读

2017.5.1 晨读感悟

2017-05-01  本文已影响0人  雪梨糕糕

开导的技巧

在生活中当我们的朋友和家人向自己求助时,我们都会下意识地演绎那个“知心大姐”的角色,劝得苦口婆心,嘴皮子都说破了,也未见得他们感谢我们。

问题都出现在了朋友和家人太执拗么?是他们问题太多,太烦么?不妨可以试试把问题抛会给他们,我们只是参与拆解问题的环节,不用替别人下结论。


001. 开导的误区

我有一个姐姐,很着急找男朋友,但要求特别高。有一次把我的男闺蜜介绍给她,希望两人能成,可没想到男方对我姐姐有意思,她自己却不来电。我是好说歹说地劝,劝了一年多,可她却找各种理由说再看看,而其他男生他也不满意。作为家人也很替她着急,但最后男生找到了喜欢他的另一半,而我姐姐还是单身。

在这一年多里,我能感受到最累的其实是我,一直做那个传话筒,一直做那个“大好人”,可无人感激。

其实我们不是当事人,没有办法替他们决定任何事情,只能做个聆听者,最多说说自己的看法,决定权还在当事人身上。从此吸取了教训,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否则他们不但不会感激你,很有可能会事后埋怨。


002. 开导的意义

我们开导别人是为了别人过得更好,这背后的意义不能忘记。教学也好劝说也好,如果说着说着就激动了,忘我了,沉溺在自己的“演讲”里,那么很难达到最开始的目的。

在学生时代,我教姐姐数学时,姐姐就说过,我比任何老师教得都好,一点就通!这可不是我的数学学得有多好,后来我才知道,她是恐惧说“老师,我还是没明白”后,老师不耐烦又很生气地说“怎么还不懂!”而她之所以能听得懂我的“教学”,是因为我有耐心,不让她产生无谓的恐惧,可以集中在听课和练习上。

老师的目的本来是让学生学会数学题,而一个教学态度的不对,就能让孩子注意力转移,甚至厌恶数学,觉得自己笨,怎么学也学不好。

所以很多时候不是对方的错,而是自己的开导/教学方式出了问题。切勿忘记初衷,忘记开导背后的意义。


003. 开导的技术

① 你的目的是什么?

② 在现实中遇到了什么难题?

③ 你觉得你想怎么选择?

④ 那现在我们应该做什么?

正如上面所说,开导的技巧不在于“给予答案”而是“拆解问题,帮助他们自己做选择”。

有些问题可能连当事人自己都没好好考虑清楚,例如“你的目的是什么”。想结婚,是谁都行么?想跟什么样的人结婚?怎样的婚姻你觉得是幸福的?你觉得你适合找什么样的人?

如果我们要做一个好心的开导者,那么就帮助他们理顺未想过的问题,通过当事人自己的思考,进入到下一个行动。我想,同样的开导,他们一定会更感激“理性,冷静,有逻辑思维”的我们,而不是强压式的劝说和无奈的接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