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跳“科目三”的视频,要收藏吗?
1.“富氧沙漠”怪圈与“人形存储器”
周末,我和一个已婚的闺蜜聚餐,她很兴奋的向我安利“娇羞一只明”,她手机里收藏了几十个“海底捞F4”的科目三视频,尤其是“娇羞一只明”;
上周,我参加了一次培训,全部学习伙伴,都有屯课的习惯;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次与学习有关的社群活动,活动主题是盖普勒优势分析,发现有2/3的伙伴,前5大优势里,都有一个共同点:搜集。
曾经,我看到一个观点,很打动我:搜集,是动物的天性,无论是搜集食物还是物品。我们人类也不例外,有人屯课屯书;有人屯衣服;有人屯电子产品;有人屯食物……
在这些各式各样的囤货中,有一样,是大部分人都要囤的,那就是——信息,例如明星孙俪曾说,她为了存照片,不得不换手机。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时代,我们接受到前所未有的大量信息,但又同时陷入“富氧沙漠”怪圈:
在某次高谈阔论中我们抛出了某个令人惊艳的观点,却在需要援引案例支撑时陷入语塞;
我们在某次通勤或旅途中构思出了某个绝妙的想法,却在抵达目的地时忘得一干二净;
我们在某篇文章或某本书中领悟出了某个深刻的启示,却在试图重温回味时脑子里一片空白……
为什么会有这种“富氧沙漠”怪圈呢?
《打造第二大脑》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因为我们耗费了无数的时间阅读、倾听和观摩他人提供的处世原则、思考方式以及生活经验,但却很少花心思细细咀嚼并化为己有。很多情况下,我们不过是一个个"人形存储器",囤积了很多信息,却更加的焦虑。
2.破圈密码
要打破“富氧沙漠”怪圈,《打造第二大脑》提供的方法是:“信管法则CODE”——将整个知识管理过程浓缩为抓取(Capture)、组织(Organize)、提炼(Distill)和表达(Express)四个步骤。
本书作者蒂亚戈•福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个人知识管理专家之一,他已经向全世界成千上万的人传授了提高个人生产力的原则和最新方法,彻底释放了他们的创造力。他开授的“打造第二大脑”课程在硅谷受到热烈欢迎。
本文由于篇幅限制,将首先为读者伙伴们解读第一个步骤:抓取。
3.什么样的信息值得抓取
有“搜集”天性的我们,也自带“筛选”天性,那对于信息管理——知识管理,我们首先要确认的就是:我们抓取什么样的信息?
我们先来看作者的建议:
选择某些对你来说尤为有趣、有益,或者说有价值的部分内容。
这个建议有几层意思:
1.这些内容能打动你,让你感觉有趣or有益or有价值;
2.不要整章拷贝内容——只摘抄部分精选的部分即可;
4.有趣or有益or有价值
肯定有读者伙伴会对“有趣、有益、有价值”这些抓取标准提出异议:这些都是主观判断的,而且范围很大,还是不好确定啊?
所以作者又进一步提出了具象化的要求:
标准1:是否有启发性
标准2:是否有实用性
标准3:是否有个性
标准4:是否有新奇性
终极标准:是否让你为之共鸣
举个例子:我拿着手机刷短视频,看到海底捞员工跳“科目三”,全程“姨母笑”,那我是不是要把这个视频保存下来呢?
如果我是舞蹈博主:
“科目三”能给我的新舞蹈设计提供灵感,那就满足标准1“有启发性”;
学了以后自己马上可以跳,上传后能给自己引流,也满足标准2“有实用性”;
这个舞蹈属于“社会摇”中的一种,不属于传统的舞蹈,满足标准3“有个性”;
这个舞蹈以前跳的人很少,对于绝大部分网友来书哦,当然很新鲜,满足标准4“有新奇”;
我全程“姨母笑”,很喜欢,所以肯定满足终极标准“共鸣”
综上,如果我是舞蹈博主,“科目三”的舞蹈,对于我来说,就是有趣or有益or有价值
换一个身份,我们也可以依据这5个标准来判断:这个信息,我是否应该抓取。
5.怎么抓取
最后,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我们怎么抓取,作者也推荐了一些工具:
最为常见的一些信息抓取工具包括:
○电子书应用:你可以批量导出重点或注释;
○稍后读应用:你可以将中意的在线内容加入"书签"以便稍后阅读(亦包括聆听播客或者观看视频);
○记事本应用:通常内置于移动设备中,便于你快速抓取简短文本;
○社交媒体应用:你可以将目标内容加以收藏,并将其导入笔记应用中;
○剪藏应用:帮助你保存部分网页内容(通常作为笔记应用的内置功能);
○影音转录应用:将语音转换为文本;
○其他的第三方服务、集成功能以及插件:实现目标内容在各种不同应用之间的自动导入。
具体操作方式是:点击“分享”“导出”或者“保存”按钮,就OK啦
6.写在最后
信息管理,乃至于知识管理,是当代职场人的技能刚需,“信管法则CODE”包括4步:抓取、组织、提炼、表达。后续我们将陆续学习剩下的3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