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AACTP中文头马2018百天写作人文社科

四个维度思考罗振宇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一)——时间的敌人(上

2018-01-07  本文已影响201人  奋斗中的波波老师

第一重维度——时间的敌人                                                

波波老师/文

在2017年的跨年夜中,相信很多爱学习、爱读书、爱奋斗的有志青年就像波波老师一样都做着一件事情——看罗胖的《时间的朋友》2017~2018跨年演讲。管理学中有一句经典论断——“你无法改善一件而希望获得1000%的效果,但是可以做1000件改善1%的事情而获得此成果。”但是,说到道学习和认知或许情况恰好相反,重复品味同样一个事情并希图获得不同的感受才是最有韵味的学习。能够有价值重复品味的学习资料是稀缺的,罗振宇的演讲就是这类的学习资料中的典型代表,并且图、文、声音一应俱全。

罗振宇2017~2018跨年演讲

听闻罗胖的时间的朋友的确使我思考良多,但这些思考丝毫没有减弱我对这个时代的深深担忧。就如《中国合伙人》中那句经典的台词——“有时候重要的不是你说过什么,而是你他没说什么。”那么,罗振宇的演讲没说什么呢?回味一下罗振宇的演讲,他提到了问题——到底中国的经济是否能持续发展?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他提到了中国互联互通的地域版图,比如靠港湾互联到的坦桑尼亚的田野。提到了思维——超级用户思维,超级用户才是新的互联网发展的首要考虑因素。提到了中国的制造业分工,比如做打火机的企业分成28个分工厂。提到了中国的规模优势,比如拔河脑洞中说到的人口规模优势以及人口规模相应带来的超大市场优势。那么,罗胖还落下了什么没讲以至于让我担忧呢?我认为那就是我们的劳动力素质以及新的科技化浪潮冲击。

有时候重要的不是你说过什么,而是你没说什么

时间的第一个敌人——快步走来的老年人

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提到了拔河脑洞,在拔河脑洞中解释了中国为什么在全球供应链中有独特的优势——因为我们人多。人多就代表着庞大的市场、规模效应以及种种伴随而来的利好。与人口规模同样应该被我们重视的实际上是人口的劳动力的素质。素质包括两个方面——精力和受教育水平。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受教育水平是制约我们发展的主要绊脚石。但是,三十多年过去了,受教育水平不高这个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但是精力水平渐渐成了主要矛盾,因为中国人渐渐老了

总的来说,新中国建国后出现过三波婴儿潮。第一波发生在50年代。当时,新中国刚刚建立朝鲜战争即刻发生。毛泽东出于对世界大战的焦虑并且持有观点——“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因素。人多议论高,热气高,干劲大。"毛泽东在50年代否定了马寅初控制人口搞计划生育的论调并积极鼓励生育。当时人口增长率虽高,但是中国人口基数只有5.4亿,所以绝对增长数量相对不大。

第二波婴儿潮自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结束后开始,持续到1973年,是我国建国以来出生人口最多、对后来经济影响最大的主力婴儿潮。这一时期人口的出生率在30~40%之间,10年时间人口增长超过2.6亿人,占当前全国人口的20%。

进入1986~1996年,中国上一次“婴儿潮”新增人口已经成家立业,进入生育年龄,又产生了第三次婴儿潮,称作回声婴儿潮。其中1990年是这5年中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由于计划生育政策,此次婴儿潮出生人口总量虽不及主力婴儿潮,但也有超过1.4亿,接近当前全国人口的10%。

中国人口比例预测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第二波婴儿潮开始的1962年出生的人在2018年时正好为56岁,距离我们定义的老年人岁数仅剩下最后9年。与人口老龄化伴随而来的是“人口红利”的消失。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红利”在很多情况下和“债务”是相对应的。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这意味着人口红利趋于消失。

之前问过多个60后70后的叔叔阿姨关于人口老龄这件事情怎么看。绝大部分叔叔阿姨们的回答都让我十分吃惊并且他们的回答都惊人的一致——“我们都给国家交了多少年的养老保险金了,而且退了休又有退休工资,自己完全能养活自己,为什么你会杞人忧天?”我是瞎操心么?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我们得思考一下社会的供养问题。由于第二波婴儿潮的人数大致相当于第三波婴儿潮的两倍。假定现在进入生育年龄的80后和90后的家庭都有两个孩子,那么整个社会供养比将大致变成1:4,即一个成年工作人口对应一个孩子加两个老人以及自己。而与之相对,60后与70后这一代人的供养比长期约为1:2,即自己加半个老人及半个孩子。也就是说假设各类成本不变的情况下,80后90后这一代人的综合效率必须达到上一代人2倍以上才能维持家庭的存续。

全球各国人口中位数

人口老龄化伴随而来的摧毁性效果在我国目前的东北地区,日本最为典型。东北的经济在刚刚改革开放时曾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在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口号后,这一颓势也未见有任何扭转。究其原因,小生觉得最大的原因莫过于人口老龄化。由于生育率下降以及人口流向一线城市以及南方地区的原因,东北的大片区域的社会供养比已经提前达到了1:4,甚至更糟糕的地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生产与消费的双向下降已经使得这一地区在想恢复活力变得困难重重。

东北三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从中国的更大范围来讲,情况还未变得这么不容乐观。但是以史为鉴,发生在美国日本的昨日之事就可能成为中国的今日之事。从1946年至1964年,这18年间美国的婴儿潮人口高达7600万人,约占美国目前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个人群被通称为“婴儿潮一代”。随着婴儿潮人口的成长,美国的经济步入了令人眩目的成长期。1969年之后,美国这一代“婴儿潮”逐渐进入25岁以上的年龄段,美国住房需求急剧增长,引发了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第一次房地产繁荣。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的婴儿潮人口带动了玩具、卡通、流行音乐的成长;20世纪70、80年代,步入结婚活跃期的婴儿潮人口带动了房地产、汽车业的成长;20世纪80、90年代,步入消费黄金期的婴儿潮人口又带动了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的成长。在这期间,“婴儿潮人口创造了历史上最大的股市涨幅、房屋需求、国际航空、个人计算机、电脑网络和运动休闲工具的需求”。到了1990年代中期之后,美国最早的“婴儿潮”的下一代都已经开始进入购房年龄段。而“婴儿潮”一代自身则开始进入中年期,富裕者开始追求更高档住宅的消费,而更多的低收入人群(特别是少数族裔)则在政府支持下,借助金融创新的手段购得住房,形成了“次贷”。但是从2006年开始,美国开始渐渐衰落了。因为从1946年出生的婴儿潮一代,开始慢慢步入退休期。大量美国人开始退休,退休的美国人大量抛售股票、基金等高风险投资,抛售在城市中的房产搬到乡间居住。从2007年开始,美国经济开始进入衰退。

美国婴儿潮

类比来看,不论从人口规模的比例还是对应发展,美国“婴儿潮一代”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与我国的第二波婴儿潮对我国社会的影响几乎如出一辙。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7基本是美国人口红利消失的时间点,那时候美国的平均劳动人口约为38岁。而在2015年时,我国的劳动人口的平均年龄也恰好达到了38岁。与美国社会最大不同的一点是,美国一直是全球最主要的人口移民目的地。尤其是进入21世纪,大规模的拉丁裔人口的涌入提供了大量的青年劳动力,这不是特朗普口中的社会累赘反而一定程度上是美国社会的救星。而与之相对,中国并不是主要的移民目的地,所以我们的人口基本只能局限在中国目前的人口基础上进行考虑。那么情况的变化就会比美国更糟糕,这个更为糟糕的泥潭就像是现在的“日本”。

一个更糟糕的老龄化社会泥潭——日本

老龄化带来两个主要问题,即供需的两端。在供应方面,劳动生产率大幅度下降。但是更要命的还是在需求端,因为人超过40岁之后的需求几乎是不可逆的持续下降。依照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中各个要素的贡献率来看,2017年消费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了约7成,虽然还比不上美国的大约85%那么夸张,但是这一数据也达到了美国刚刚进入21世纪时的水平。但是,老龄化所摧毁的正是这7成的贡献率。

消费对我国GDP的贡献

与人口老龄化问题几乎同时进入到我们的视野中的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机器人的发展带来的生产率提高的这一种正向的力量,与老龄化带来的负向力量是针锋相对的。与此同时,种种迹象表明新一轮的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大概率会发生在中国。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这一正一负的力量发展的龟兔赛跑,到底谁会更快一点?而且这一轮的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到底对普通人来说是福是祸?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