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孔子穿越到现代
假如有一天孔子穿越到现代。
首先,孔子老人家逛了逛曲阜旧居。
壮丽庄严的孔庙,孔府,孔林,这这这,于礼不合吧。
“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这个title有点吓人,好像比鲁国国君还厉害。
再逛逛书店,
满书架的四书五经,
论语新注,论语新解,论语别解,得有几十上百种吧。
看来学说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啊!
取下一本来看看,感觉不对;
再来一本,顿时青筋暴起,满脸涨红。
“WTF,老子曾经说过这些话?”
一,“以德报怨”
从古到今,有多少人在外面被欺负了,跑回家告状哭诉,
被敦敦教导:
“子教导我们,要‘以德报怨’。”
“我‘以德服人’了,还是挨打。”
“那是你德行不够,要不然人家怎么不打别人?”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正直回应别人的怨恨,以恩德汇报恩德
夫子你还说得真是委婉
人家怼你,不是你的问题就该怼回去啊,
要不然对你有恩德的人,你该拿什么回报呢?
二,三思而后行
每当决定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
就会有人拉住你的手,语重心长的说
“子曾经教育我们,‘三思而后行’啊!”
这话也不是不对,只是不是子的意思啊!
《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每次都思考再三然后行动,子听到了说:“思考两次,已经够了,该行动了!”
子明明是个妥妥的行动派啊!
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后人一看,
卧槽,孔文子牛啊!(孔文子不是孔子)
得到了孔子这么高的评价。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单独拎出来道理也是不错的。
但实际情况呢?
孔文子是卫国大夫孔圉,卫灵公的大女儿,卫庄公蒯瞆的姐姐嫁给了他,所以孔文子是卫灵公的女婿。
“文”作为古代的谥号,是臣子死后极高的荣耀,比如“文正”,“文忠”,都是文臣最高级别的谥号。
孔文子德行不佳,虽然位居卫国的高位,但是离被谥为“文”还是有段距离的。,
而孔子吃着卫灵公的六万石的俸禄,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
不能够直接说孔文子是靠了卫灵公的裙带关系才能够谥为“文”。
只好委婉的说这人“还是比较好学,愿意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感想
其实论语就是孔子弟子编纂的和老师的言论和语言对话录,
有点类似现在的访谈类节目,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既包括了孔子很多政治,时事,言论,对人的评价,
也包含了孔子自己的志向,理想和人生信条。
甚至还有各种和弟子开的玩笑,
包括孔子去见了名声不太好的大美女南子后,出来和子路赌咒发誓。
孔子的面目在这些一条条的对话中变得鲜活起来。
从中可以看到,孔子并不迂腐。
相反的,孔子后来已经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本人是十分有趣的。
他也爱吃,爱看美女,愿意当官,愿意赚钱,有自己的喜好,有点装。
但是他更愿意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准则,虽然他的信念也几次濒临崩溃。
对孔子形象影响较大的,反而是后世从各种目的出发的“造神”或者“倒神”运动。
造神运动为孔子文过饰非,歪解曲解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让孔子变成了高高在上,供人膜拜的神像;
倒神运动则让我们远离中国文化的主脉,渐渐地丢失了孔子学说本来的面目。
孔子仁乎?孔子圣乎?
其实这一切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