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怀 - 病房所见

2023-04-04  本文已影响0人  明玉微空间

抬头看向对面邻床,我怔住了,那一会时间也静止了。

对面病床上,直直躺着一个身体,大部分裸露着,身上有一些管子,床头上方有心电图和血压监测仪。穿着病号服,扣子没扣上,一侧袖管被扯断,以便于吊水。被子一角搭在小腹上,穿着纸尿裤,下面垫着尿垫。一条腿被白床单遮住一半,一条腿几乎完全裸露。头转向里侧,一只手被大手套罩着。

除了好像有轻微的呼吸声和心电图曲线的变化,我好像感觉不到那具身体,而那具身体,却又真真切切在我眼前,只距离我两米多远。

可能瞬间有很多词语、概念、或什么想法涌现,大脑被堵滞了,我怔住了。只记得有“体面”这个词从脑海里划过,看到纸尿裤时内心里有点儿躲闪。

……我恢复了呼吸,收回目光,看向妈妈,脑袋里有点懵懵乱乱的。

后面时间里了解到,对面躺着的是一位60多岁的大叔,比我妈妈小三岁。因脑膜炎突然晕倒而入院抢救。看到了他膝盖上、额头上的伤疤,膝盖上的伤疤挺长的。门牙也被摔落了两颗。装着胃管、尿管,吊着水,心电图时刻监测着。大手套是特意给带的,防止他抓挠。陪护阿姨时不时给他翻身。

因他出汗多,我到的第二天,护士检查就发现大叔的膀胱处起了水泡。阿姨不得不更频繁地帮他翻身,擦洗。帮助病瘫之人翻身是个力气活。

在医院里待了四天。在返程路上,我感受着这几天的病房之旅,感受着那一天我被堵塞的大脑。逐渐找到感觉。

那一天,也许生命、体面、男人、力量、脆弱、生病、尊严等等一股脑儿涌现,挤在了一起,或许还有工作、孩子、收入、家庭等现实问题。文字概念变得轻飘飘的,大脑逻辑没有找到出路。从理论上、心理上和感受上,我不知该如何接受和解释这些画面。

“我找不到答案”,我对询问我妈妈病情的振华说,“还能怎样呢?一个人的一条命这样了,还能怎样再后退呢?那个画面冲击到我了。”

冲击到了我什么呢?冲击了由一些概念累积构建的信念认知吗?冲击了我对现实问题的一些担忧恐惧吗?当一个人被压缩到墙角时,还惧怕什么呢?此刻的我,还有着来医院前的那些担忧惧怕或焦虑吗?

3月下旬的一个周末,到达青岛某三甲医院的某病房。

由弟弟带领着,直接走向妈妈的病床,眼角余光处瞥见病床上好像都是老人,大都安静地躺着,或在吊水,或身上有一些管子。陪护家属们也很安静。

走到妈妈跟前,叫声妈妈,妈妈忍不住抽噎哭泣,含混不清地说着什么。(此时她的语言表达已有好转,有些话能听清楚了。突发病时,妈妈无法清晰说话。)

弟弟笑着打趣她,“看到闺女就哭出来啦。前几天难受生气甩胳膊,我都拉不动你。”

妈妈抽泣一会后,情绪渐稳。她再次说话,我们听明白了,是“我怎么这么多事…”。

给她喝口水,吃点苹果片,握住她的手。她的身体耷拉着倚靠在病床上,双眼无神,盯着我看了一会,又转向床尾处,无力、黯淡。她想表达,可她说不清,我们听不明白,她着急生气。此时距她最着急愤怒不能接受自己状态的时刻已经过去,剩下的情绪委屈、难过、愤懑等无奈地写在脸上、横在心间、流淌在她身体里。她难以完全释怀,她还在内疚“怎这么多事”带给孩子麻烦。

千言万语被阻挡着无法表达,靠了一会,她又要躺下睡觉。握着她的手,看她的手。妈妈的手比较细长,布满了老年斑。连续七年多时间的靶向用药,她的皮肤变得比较单薄,手指看上去白皙却有种不安全的感觉,也许是用药后的心理作用。指甲也变脆。

她似乎睡着了。我不知怎样安慰她。身体不能动,说话不清楚,这不如同被捆卷坐牢吗?!这是心理上的煎熬。我大脑发空,我自己也未能接受这样的状态。我也不想说那些“你要想开”的话语。事情没有发生在我身上,我无法感同身受。

沉默,静寂,病房里依然安静。左前方病床边的妹妹轻声安慰着她的妈妈,按摩着那位妈妈的手臂,告诉她“控制一下,控制一下”,那位阿姨胳膊和腿都在发抖。

目光移向前方。看到了对面病床,看到了病床上的那具身体。我怔住了。

…等回过神来,转头看我妈妈,忽然觉得她还是幸运的,至少没有插那些管子,至少她还能自己吞咽吃饭。

此次陪床,比起前面三次陪床,我的情绪好多了。与年过不惑有关,与自己成长有关,或许也与刚才的“怔住”有关。有些东西被击穿了,不重要了,伴随的一些情绪也就烟消云散了。忽而想起一句话,“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也许,对未来的恐惧都是虚幻,我只有当下可以拥有和珍惜。

我只有当下可以拥有和珍惜。

对妈妈说,“生病的痛苦,我们难以感同身受。生病了,不可能完全依靠医生或外力,有的病症,可能更多依靠甚至全部依靠自己的意志力治疗恢复。压迫神经的血栓脑梗可能更多需要你的意志力做康复训练。”

可能妈妈听进去了,也可能她担心自己身上起泡,第二天,妈妈出现了积极翻身的现象。

告诉她,“妈妈依然是我的榜样,精神榜样。病中的妈妈坚强勇敢,更是我的榜样,以后我也会老。”妈妈“嗯”。

我回上海了。回程路上看了吴彦姝和奚美娟老师主演的《妈妈》。从感情上,“妈妈永远都在”这句话让人泪目。从现实里,更深刻意识到,我不仅要健康,我还要理财(存钱)。因为当我老了,生病了,我会怎样呢?依靠子女还是依靠现在的自己?

现实中的我,存钱是一大客观难题。但此次病房之旅,吹散了我对当下现实生活的一些焦虑担忧的情绪。没有了期待,没有了幻想,只有当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