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预出书精选每日送赞活动日更大挑战

忽然发现

2023-01-29  本文已影响0人  布衣向儒

作家冯骥才曾经用三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妙论散文、小说和诗歌的不同特点。他说:“一个人自由自在地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从大地上被弹射到月亮上,那就是诗歌。”

细细品味这段话,这比喻形象传神,寥寥数语就讲明了散文、小说和诗歌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差异。

个人理解,“自由自在地走路”大约就是说的漫步吧。如果理解成立,那漫步者的心境应该是从容洒脱的。把一份心情,或一种思想,或一段过往,或一份感怀转化为一段文字,除了必要的文字功底,良好的心境就尤为重要。

上学期间,很多大师的优秀作品被录入教科书,总是怀着膜拜的心情朗读。领略诗一样的语言,品味营造的意境,那就是一种美的享受。老师们会要求我们通篇背诵,至今很多精彩段落还能朗朗上口。老师的要求无非是想让学生们以此来增加语感,背得多了,潜移默化中笔下就会模仿。但也许是因为这些美文像夜空中闪耀的群星,只能远远地欣赏,却是高不可攀,无法触及。以至于很长时间,散文的高大上让我望而生畏,对其“形散而神不散”的精髓更是摸不着北。

如果当时老师能象冯作家如此深入浅出地妙论,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也许可以放下包袱,习作路上走得更轻松一点。

不会写作文,那时最希望得到的就是参考,于是学生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知道从哪里找来各种各样的优秀作文汇编,你翻了他翻,翻来翻去,这里抄一句,哪里抄一段,拼凑起来发现非驴非马,不忍卒读,于是从此动笔之前不再参考。与其受外界干扰,还不如静下心来写点自己熟悉的。渐渐地,也能言之有物,写出点真情实感。

回想起来,每次写文之前的静下心来,不正是“漫步者”心境的准备吗 ?无意间契合了冯作家“一个人自由自在地走在路上“的比喻,不由暗自窃喜。尽管写出来的东西与大师的作品有云泥之别,但至少方向是对的。

从小喜欢舞文弄墨,也受到过老师的表扬。读高中那会,一位老师在课堂上给的评价是“脱俗了”。身边好多人也鼓励,希望这个秀才将来能写出点名堂,可是,我让他们失望了。一方面因为心虚,文坛的星辰遥不可及,欣赏欣赏还是可以的;另一方面也不甘心在文字中间打转转,好男儿志向高远,应该在更广泛的领域建功立业。

尝试过,打拼过,最终落得伤痕累累,疲惫不堪。岁月蹉跎,一事无成,已然没了一点的斗志。

那天去理发,不经意间忽然发现罩衣上落下层层细碎的白发,平时照镜子只看到头发花白,怎么落下的几乎全是”碎银“呢?不由感叹”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反悔读书迟“啊!

自忖缺乏“被弹射到月亮上”的想象力,诗歌今生是来不了了;“忽然被推到水里”则需要奇大的脑洞,摸摸自己的颅骨早已闭合,且严丝合缝,小说看来也今生无缘(不过还是挺喜欢看小说的)。不敢跳水,更没本事飞,如此看来,我只能老老实实地走路。即便是走路也有讲究,同样是走路,有的人走得意气风发,比如T台上的模特;有的人走得从容潇洒,胜似闲庭信步。我走路就是混迹于人流中,用望远镜都找不到的那种。走路容易,要走出彩确实很难。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曾经的那一点点所谓的“特长”早已是昨日黄花,再提笔深感力不从心。回想当初来到简村这片沃土,立志深耕细作,忽然发现,码了尽40万字,全是文友们自嘲的碎碎念,了无新意。等这些碎碎念洒落一地方才醒悟,原来写好散文也不容易,不觉莞尔。

本就缺乏天赋异禀,该奋斗的时候又蹉跎了岁月,写不出好文章赖我吗?要么赖笔不好,妙笔才能生花嘛;要么就赖键盘有问题,敲不出动人的乐章。

走好走不好,路还是要走的。等将来老了,也许这些碎碎念可以陪伴年迈的我打发无聊的时光,如此耳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