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很简单”系列之“写好‘剥笋式’议论文的关键”
“材料作文”不好写
有一类经典的考场作文题,是给学生一个社会现象,比如“诗词热”、“博物馆热”、“街上老人摔倒了不敢扶”等等,让学生写自己从这个现象想到的观点。我们称之为“给材料作文”。这种作文题往往不太容易写好。几乎没有老师会提倡学生就这个材料进行深入的剖析,最后提出适当的解决办法来,写一篇“剥笋式”的议论文。尽管在课堂上,老师们非常推崇这种层层深入、论证严密的文章。
这是为什么呢?并不是因为学生的写作水平不高,而是担心学生的认识不到位,即“脑子不够用”。
怎么写“剥笋式”议论文?
首先,我们看看毛泽东、鲁迅常写的这种“剥笋式”文章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以及如果我们想仿写这样的文章的话,应该写成什么样?
“剥笋式”议论文的篇章结构一般是:摆事实→析原因→揭实质→提办法,按照人的一般认知习惯,环环相扣地分析问题。
01
摆事实
以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为例——文章上来先摆事实,即党八股的前五条表现;同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然后说其危害是流毒全党、祸国殃民;其间,揭示了党八股的实质,即:写党八股式文章的人是不负责任的,根本不在乎看的人懂没懂,有没有效果;最后提出了解决办法,就是要用生动活泼的马克思主义文风来替代党八股。
鲁迅先生的《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也是先摆事实,雷锋塔的倒掉使很多遗老遗少大发感慨,遗憾不已;然后就分析原因,是中国人有“十景病”“八景病”,西湖八景少了一个,很不舒服;接着揭露了实质,这是惧怕破坏,惧怕革命,因为破坏之后会建设新秩序;再接着往下深入分析,中国并没有真正的建设性的破坏,只有盗寇式的、奴才式的破坏;所以最终给出解决办法:“我们需要革新式的破坏者,因为他们内心有理想的光”。
02
析原因
为什么我们不太主张学生仿照毛泽东和鲁迅的这类文章来写呢?
每篇议论文都应该有非常强的逻辑思维。逻辑思维分两大类:一类是归纳法,一类是演绎法。
归纳法,指的是从许多个别事例中获得一个比较具有概括性的规则。这种方法主要是从收集到的既有资料,加以抽丝剥茧地分析,最后得以做出一个概括性的结论。
演绎法,则与归纳法相反,是从既有的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一种方法。由较大范围,逐步缩小到所需的特定范围。
上述两篇例文用的就是归纳法,从事实当中逐渐剖析、归纳出一个生活哲理来。按说从逻辑上来讲,演绎法是更高级的思维,归纳法是从生活中来,比较直观,应该更容易。但是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讲,想从纷繁复杂的生活现象当中提炼出来一个准确的、有深度的生命哲理,是很难的事情。在摆事实、析原因两个环节,问题还不太明显,但多数学生很难从人性的高度上去剖析一件事的真正实质,于是提的解决办法也就相应地肤浅,治标不治本。
03
抓实质
归纳法的难点就在于“抓实质”这个环节,即:孩子的人生阅历有限,很难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
比如,网上热议了很久的方方日记。从最开始写,到现在欧美出版,舆论几经反转,倒方派和挺方派打笔仗,在网上闹得不亦乐乎。如果让学生去写分析这件事的议论文,他们很有可能把双方的观点、现象罗列一下,然后慷慨激昂地分析一下你是爱国还是不爱国,是尊重言论自由还是不尊重,就完了。但这都是浅层次的原因。
这场争论的实质是什么呢?实质上,倒方派坚持的是“结果正义”,就是你这个做法导致的结果是对国家、民族利益不利,你就是错的;挺方派坚持的是“程序正义”,就是无论结果如何,我可以不认同你的观点,但是我绝对要捍卫你说话的权力。在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之间,是永远也打不出一个结论来的,因为双方根本没在同一个层面上,是错着位在打架。十几岁的孩子大都认识不到这个高度。
这就犹如两个人站在不同的楼层打架:一个站在5层,一个站在15层,互相骂。那15层的说,有本事你上来;那个5层说,有本事你下来。为什么双方只是互骂,并不真的到对方的楼层上去大打出手呢?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的理论一进入对方那个楼层就一定站不住脚了,因为前提假设就变了。所以这种笔仗,双方的出发点不一样,也就永远都得不出结论。
那解决办法是什么呢?就是留给历史去评说吧!但是中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很难一下子在这个问题当中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所以如果学生去讨论倒方派和挺方派的争斗,那他分析的就会比较浅,在阅卷人看来就是就事论事,流于表面。这种作文自然也就得不到高分了,所以老师们大都不提倡学生写。
面对给材料作文,老师一般会主张学生将这个社会现象简单概括一下,从现象中直接提炼出一个道理。然后用演绎法立论,证明我为什么认可这个道理。
但实际上,我们真正喜欢看的文章全是归纳法的。比如,押沙龙、六神磊磊、后沙的文章,比如,十三邀、铿锵三人行、小崔说事、白岩松和高晓松的谈话节目,大家为什么那么爱看呢?因为主持人和嘉宾看问题特别透彻,入木三分,说话简洁精辟,听着就觉得特别解气。也就是说,同一个社会现象,人家比我们一般人认识得更深刻,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
04
提办法
如果我们要想让孩子能写出这个境界的文章来,并不需要通过反复写作文来练习,而是通过带领孩子多多深入分析问题来打磨思维。只要孩子看问题敏锐、深刻、准确了,那么把这些深邃的思想用最朴素的语言记下来,就足够打动人了。
打磨思维的三个办法:
第一,家长每天吃晚饭时跟孩子一起看新闻,讨论时事。家长把某个新闻中蕴含的人性善或恶直接告诉孩子,相当于把我们自己的人生阅历、几十年摸爬滚打受的伤害、摔的跟头才总结出来那种人性最深处的善与恶,直接端到孩子面前来。时间长了,孩子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种总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模式。
第二,鼓励孩子自己在学校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没事就一起讨论人生。虽然年轻人的想法容易偏激、肤浅,但是在相互的碰撞中,他们更容易感受到自己逐渐摸索、逐渐领悟、进步提升的乐趣。
第三,鼓励孩子去和老师讨论,尤其是和政治老师和历史老师。他们都比较关心时事,看问题也比较深刻。
政治老师要教哲学、政治经济学,所以他们一般都能关注到社会生活背后的经济规律和作用,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看问题。
任何历史都是那一个阶段的经济、军事、外交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研究历史其实就是在研究今天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一般历史老师都很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得很深刻。
孩子常常跟他们讨论一下社会现象,会有很大的提高。
总之,通过成人的各种智慧输入,帮孩子“补脑”。脑子够用了,才能写出深刻的文章来。
声明:本文由亲子读写原创,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