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齐金融研究院:投资远离这些“偏见”,实现资产收益最大化
奕齐金融研究院说,被誉为“捐赠基金行业教父”的耶鲁基金首席投资官大卫·史文森曾一语见地:“资产配置是投资过程的核心环节,是投资收益的最大决定因素。”
关于具体如何构建科学的资产配置,也曾反复为大家进行详细介绍,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少投资者往往存在某些认知方面的偏见或偏差,以至于没有实现资产配置的初衷。
今天将重点为大家揭秘投资中常见的“四大坑”,帮助大家了解认知偏差,进而帮助您实现优化资产配置组合的目标。
熟悉度偏差
奕齐金融研究院说,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熟悉度偏差(Familiarity bias),就是说大家更倾向于相信自己熟悉的东西。比如,面对一道不会的选择题,人们更倾向于选择自己熟悉的那个答案,而不是正确答案。
在投资中,熟悉度偏差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认知偏差。因为投资者往往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保持自信,过度相信自己的判断,从而忽略了其他客观因素和风险所在。
在投资中则体现为投资组合过于集中,这种对于某个领域过分自信的投资者常将鸡蛋放在同一个或个别竹篮里,并没有实现分散风险的目的。
本土偏差
本土偏差(Home bias),又称:本地偏好、家乡情结,指一个国家的投资者总是偏爱自己国家的资产,或者偏爱自己所在城市附近公司的证券,这是每个投资者都可能存在的问题。
本土偏差属于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美国先锋基金的报告《本土偏好与全球资产配置》指出,2010年,美国股票投资者将约72%的资产配置在了美国股市。这样的本土偏好在债券市场上更严重。2010年,美国债券投资者平均将91%的资产都配置在了美国债券市场上。
损失厌恶心理
奕齐金融研究院说,“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金额的收益和损失时,损失更令人难以接受,并且损失带来的负效应是同样收益带来正效应的N倍(N大于1)。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卡尼曼与其合作者沃特斯基提出并论证了这一经典的行为金融学理论。
在现实中,厌恶损失可以说是每个人都存在的投资心理,毕竟很少有人可以做到面对亏损时内心毫无波动。
比如在股票或基金投资中常见的“割肉”就是损失厌恶较为典型的表现。有的投资者在面对亏损时不愿意“止损”,甚至想通过多次补仓来期待有朝一日可以挽回损失,但最终的结果却是越陷越深。
以偏概全心理
这种认知偏见常常是投资者在进行投资信息的筛选和投资策略的选择时,仅仅通过简化信息做最容易的选择,从而完成投资。
就像投资者在决定投资某只基金或股票的时候,往往只看重其中某一个指标,如果基金的某个阶段业绩不理想,排名靠后,或某只股票的PE太高,投资者就不愿意投资在这个基金或股票上了。
投资中的认知偏差可以说是我们通往成功之路的“坑洞”。奕齐金融研究院说,只有勇敢地纠正偏差,才能在投资之旅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