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六):生活不相信眼泪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眼泪是无色的,但是它分明又有着最丰富的生命的色彩。
眼泪有时候是软弱,有时候是坚强,有时候是忏悔,有时候是宽容,有时候是羞怯,有时候是勇气,有时候是失败,有时候是成功,就如同每个人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当人生要谢幕的时候,却是在别人的眼泪中离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1731407/0a4a1e3206388e44.jpg)
陆川--导演、编剧
![](https://img.haomeiwen.com/i1731407/4952c541e55a572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731407/7f4189128a41ba17.jpg)
陆川,1971年2月8日出生于新疆奎屯,江苏南通人,中国导演、编剧、制片人。
关于他的电影资料整理:1999年编剧的电视剧《黑洞》,2002年编剧、导演电影处女作《寻枪》,2004年编剧、导演电影《可可西里》,2009年编剧、指导电影《南京!南京!》,2012年《王的盛宴》,2014年编剧、指导电影《九层妖塔》,2016年,陆川和迪士尼合作他的首部自然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
节目中,董卿老师和陆川导演聊了之前拍的《可可西里》与《我们诞生在中国》这两部电影的差别,可可西里在拍摄不到两个月的时候,很多工作人员由于缺氧、肺水肿不得不离开剧组赶往医院进行治疗,整个拍摄过程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努力。
他回忆到:他在拍摄过程中哭过一次,当时制片人王中磊和监制何平,还有艾利克斯(美方合作者)去剧组看陆川,晚上吃过饭,陆川留他们过夜,不同意他们赶夜路,因为没人能在青藏线赶夜路的,结果他们非说要赶往西宁,非要赶夜路回去,结果就在那一夜出事了,等他们赶夜路到现场的时候,艾利克斯已经去世了,他看着担架上躺着的那个,昨夜还在拥抱、说笑的人,就这么走了,他当时就哭了。王中磊告诉他:川,你最大的任务就是回去,把戏拍完。
这件事情之后,对陆川导演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他决定把可可西里生命的那种脆弱带回北京和内地的观众分享,我们生命是什么?我们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去尊重生命?电影杀青的时候,所有人都哭了。我想这部电影对于剧组的每个人心里影响是无法体会的。
当陆川把读本《藏羚羊的跪拜》分享给观众的时候,随着老猎人的一声枪响,那只笨重的藏羚羊随之倒在了地上,当第二天老猎人扒开藏羚羊肚皮的时候,他清晰的看到藏羚羊子宫内的小藏羚羊,他停下了自己手中的匕首。到最后,老猎人把藏羚羊和小藏羚羊埋葬了,还埋葬了自己的猎枪。
关于这个故事,我觉得大家可以看一看,在这里就不做分享了,所有的生命都是通灵的,人们对于生命的敬畏,又何尝不是一种积德呢?
斯琴高娃--演员
![](https://img.haomeiwen.com/i1731407/29bc279deeb172bc.jpg)
斯琴高娃老师,是一位一直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的优秀的演员。
她曾出演过无数多的优秀作品,是一位特别要强的演员,她觉得哪怕在拍戏时候受伤,也是演员应该承受的,对于老艺术家的这种敬业精神,让我想到现在那些找替身演员的小鲜肉,实在觉得现在刚入行的演员,真应该像那些老艺术家们学习。
斯琴高娃老师把贾平凹先生的《写给母亲》献给自己的母亲,一个坚强的老太太,在她的一生中,母亲对她的影响是深刻的。尽管文章是贾平凹老师的,但是听着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仿佛是老师自己的故事,当老师读到结尾:现实告诉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做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老师流下了自己的眼泪。我的心中不免感叹:真是一位好演员,文章也是真真的写到老师的心里了。
演讲的最后,斯琴高娃老师希望父母健在的大家,好好爱自己的父母,好好哄她们,不要跟父母犟嘴,否则以后有后悔的时候。董卿老师在台上背对观众,哭的一塌糊涂。
对于一个泪点极低的我来说,怎么受得了这样的读本,哭的一塌糊涂,把自己整个融入到这篇文章中,但我的第一反应却是想给家里的妈妈打个电话。
丁一舟、赖敏
![](https://img.haomeiwen.com/i1731407/0ec8ce14c827926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731407/c8f06bf93df11aff.jpg)
丁一舟作为一个正常人,在知道女友患有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症(俗称“企鹅病”:无法正常走路,吃饭吞咽都很艰难)的情况下,决定和她在一起的,丁一舟说:你跟一个人过日子,跟她过的是精神世界,又不是和她的病过,只要精神契合,其它的就不重要了。
他们共同决定的一起去环游全国,于是丁一舟用工作犬拉轮椅携患病女友游全国,为完成患病女友的心愿,他们决定在中国的地图上“走”出一个心形路线。
于是2015年1月1号,他们从柳州出发,经过贵州、云南、四川、西藏、新疆。当他们走到西藏的时候,丁一舟向赖敏求婚了,这个求婚虽然是赖敏策划的,但是最终是作为男人的丁一舟向赖敏求婚的,尽管丁一舟的西装也是借的,但他们的幸福是真的。
当看着赖敏发自内心的微笑和幸福的时候,我知道赖敏是幸福和幸运的。他们在旅途的过程中,发现赖敏怀孕了,她的病有50%的遗传几率,他们从刚开始决定不要这个孩子,到后来赖敏想给丁一舟留下孩子做个伴,于是他们决定到医院做全方位的检查。
他们给孩子取名叫丁路遥(因为他们一直走在路途遥远的远方)当赖敏把信拿出来开始读的时候,就已经泣不成声,这是一个母亲对一个不知能不能来到世上的孩子的一种爱。
赖敏把三毛的《你是我不及的梦》送给自己的丈夫,她在台上读到动情之处的时候,几次落泪,真的觉得他们的幸福是发自内心的。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情话就是:我愿意一直让你掐我的小猪嘴。
祝福丁一舟和赖敏的宝宝丁路遥能够平安健康的来到这个世上,拥有这样的父母,该是怎样的一种福报?祝福他们。
我们很多人都说想去旅行,走在路上,转眼又说:没钱、没时间、害怕路上的未知。丁一舟和赖敏的旅程难道不够艰辛吗?丁一舟可以选择在当地打工,哪怕放牛羊,哪怕做水泥工,哪怕抢收庄稼,他都可以坚持。他说攒够三五千就可以出发,可是我们多少人又有这样的勇气呢?
张家敏
![](https://img.haomeiwen.com/i1731407/4be206d94ed9bbf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731407/a0b2154f84d97677.jpg)
23年前,张家敏奶奶在1994年得了乳腺癌,如今78岁的张家敏奶奶,依然精神矍铄,她说:她过去到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昂起头,不让眼泪流下来。
23年间,张家敏奶奶经历了两次乳腺癌手术,张家敏奶奶1994年患病,1995年就把自己家的电话改成了热线,从家中座机电话的个人热线开通至今,接过的咨询电话早已过万了,向认识的、不认识的病友們提供了近20年的心理上的幫助和心灵上的抚慰。
张家敏老师与十几位乳腺癌患者姐妹,经近两年的酝酿和筹备后,自发组建,2012年10月31日,正式成立了“粉红丝带”志愿服务队。主要以住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姐妹为探访服务对象,为她们疏导恐惧、抑郁、纠结的心情,帮她们树立战胜癌症、积极治疗的信心;并以乳腺癌早防早治理念的广泛、深入宣传为服务宗旨。
看着张家敏奶奶的乐观和开朗,以及23年来她所有的经历,她在自己患病之后,没有被倒下,反而是活出了自己的另一个人生。“中国女性都不再受乳腺癌的困扰和摧残”是张家敏奶奶的梦想,她说会和姐妹们手挽手,一起往前走,永不停步!
张鲁新--“天路”冻土科学家
![](https://img.haomeiwen.com/i1731407/e0ff615f5b0725f1.jpg)
青藏铁路,一条史无前例的天路,面对高原缺氧、生态脆弱、长期冻土这三大世界难题,其中冻土问题是头号难题。早在1958年9月就动工的青藏铁路,在施工两年之后的1961年全部停工。国外甚至有人说,只要昆仑山在,铁路就永远修不到拉萨。在工程上解决青藏铁路冻土问题的人,就是张鲁新。
张鲁新回忆道:1976年的一天,他和两个同伴要走30公里确定图标。他们从上午8时出发,下午4时,才走到目的地。到了目的地,三个人全蒙了,这里根本找不到地图上标的山头,地图是错误的,三个人必须根据记忆走回去。天突然黑下来,下起了冰雹,他们脱下衣服来包住地图和材料,然后一步一步往宿营地摸。
夜里3时,浑身湿透的三个人再也走不动了,他们蜷缩在一个避风处,开始谈到了假如牺牲了该如何保存这些材料。迷迷糊糊中,他们听到了战友呼喊的声音。但是他们已经没有力气发出一点声音,万般无奈中,他们找到一个防水的纸烟盒,以及最后三根火柴。他们把纸烟盒撕成三条,点燃一条,没人看见;再点燃一条,还没人注意:只剩下最后一点希望了,最后一条烟盒点燃,他模糊听到了战友的惊呼声……这个时候,他们三个都激动的流下了眼泪。
2001年6月29日,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格尔木南山口———青藏铁路新线起点处,宣布青藏铁路正式开工时,张鲁新激动得热泪盈眶。 曾培炎在给他颁奖时说:“这是祖国和人民对你的奖赏”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开工后,张鲁新被聘为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专家咨询组组长,负责重大技术问题的技术咨询和决策。 全长1142公里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是目前全球穿越永久性冻土地区最长的高原铁路,要经过连续多年冻土地段550公里,而在多年冻土段修筑铁路是一项世界性技术难题。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因为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所以人们崇敬地称它为“天路”。在很多人心目中,这是一条“朝圣之路”,路上跋涉着很多追寻梦想的人,他们的梦想是纯净的蓝天白云,神秘的宗教圣地;同时,这条路上还有另一群值得讴歌的跋涉者,他们也在追寻自己的梦想,因为这条路还通往另一个圣地,那就是真实与科学的殿堂。
张鲁新是最应该值得我们尊敬的人之一,这不仅因为他解决了青藏铁路建设中的最大难题,不仅因为他在雪域高原度过了40年春秋,也不仅因为他为科学研究九死一生历尽艰辛。
张鲁新曾经多次说,自己一生只做一件事。铁路现在已经通车了,这仿佛也只是一条普通的铁路,但却是张鲁新一生的理想与目标。这条朝圣之路上,还有很多像张鲁新这样的跋涉者。张鲁新说:“以青藏铁路作为毕生梦想的人不只是我一个,现在大家对我的承认,也是对我们这一代人的承认。”
当所有人起立和老师一起朗读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子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的时候,我发现节目中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
如果没有张鲁新老师,就没有我们现在的青藏铁路,感谢老师为青藏铁路奉献的40年青春,感谢老师家人的支持,让老师全身心的投入工作,祝愿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对于这期节目,我落泪无数次,藏羚羊的跪拜,丁一舟和赖敏的爱情,张家敏老师的坚持,张鲁新老师的40年付出,无一不为之感动。
朗读者系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