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和物的关系
一、引文
在哲学界一直对立着两种理论体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一直激烈辩论了几百年。
本文则以非对立的态度,阐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本文题目中的“念”和“物”(原题为《念与物的关系》)暂且理解为“意识”和“物质”。为何说“暂且”,后文将有深入的论述。
二、已知的物质世界
在描述念与物的关系之前,先说说我们已经了解的物质世界。
在初高中时代,我们就学习了物质世界的各种规律法则,有数学,有物理,有化学。其中数学是变幻莫测的,但物理和化学实际上就是学习了几个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质量守恒。在守恒定律下,我们学习了变化的规律。
但现在科学还不能完全解释世界出现的各种“怪”现象,即“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难道守恒被打破了吗?
先不探究那些怪现象的原因,让我们回到我们熟悉的世界。
在平面上画一个正弦波,然后再画任意一条直线与正弦波相交,将获得一些交点。这个图形组合在平面里很好理解它们之间的关联,尤其非常容易理解几个交点之间的关系。但是如果让你在只能看到那条直线的一维世界里去看那些交点,你还能发现交点间的规律吗?
再举个类似的例子。一个正方体,被一任意平面截开。正方体在此平面留下的多边形,在三维空间里很好理解它是什么,但在截面的二维世界里你可以了解它不是多边,而是正方吗?
好了,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假想:在我们的世界里还不能被“科学”解释的无规律的现象,是否在多一个维度或者多若干个维度的空间里是有规律的呢?
三、我们世界里的意识现象
我们怎么解释哭?
我们怎么解释一见钟情?
我们怎么解释做爱如何高潮?
我们怎么解释聚会?
我们怎么解释投资?
我们怎么解释领袖?
我们怎么解释因爱成恨?
我们怎么解释感情淡了?
我们怎么解释感情淡不了?
这些能用唯物主义解释吗?也许可以,但很难。
但有没有发现,这些问题都有个共同的元素——意识。
意识的堆积,可能快也可能慢,会使人哭,使人钟情,使人高潮。
意识的吸引,会促成婚姻,会产生聚会,会完成投资,会跟随领袖。
意识的变化就更奇妙了,会不变,会渐变,还会完全相反。
四、命题
若定义意识为“念”,定义物质为“物”,仿佛有这样一条规律:物物念相连,念念物相相。
什么是“物物念相连”呢?
拿一句谚语比喻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具有相同“意识”的事物,会不自然的就聚在一起了,就好像冥冥中有种力量在指引着他们。或者用另一句谚语解释就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具有相近“意识”的人不容易分开,而“意识”不同的人会很快分开,最终还会处于“人以群分”的相对稳定状态。
什么是“念念物相相”呢?
人想吃饭,他才会吃饭;想移动,才会行走。而且人为了能吃的更好,会发现和发明各种美食;为了能够移动的更快更远,才发明了车、船、飞机、火箭。每个成功的企业家也是其“坚持”的信念支撑他最后成功的。当然每个有成就的科学家也是靠顽强的信念才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的。这些事例的真伪,不言自明,经历者必有体会。似乎可以说明意识产生了物质,而这些物质是意识的表相。
念与物的关系不仅是个体的,还具备传播性,而念的传播靠的是物质。眉目传情靠脸,甜言蜜语靠声音,情书靠文字,表示亲密靠身体,当然还可能借助一些现代科学的产物,如照片、电话、视频等等。接收者虽然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是物质的,但他真正接收到的并不是物质,而是意识。因此,物质是意识的传输媒介,从另一方面说明物质是意识的表相。意识的传递还具有传播性,愤怒会影响别人情绪,喜悦会感染别人高兴。而且接收者越多,就被复制的越多。这也是大演说家,大表演家可以同时感染许多人的道理;如果录制下来,还能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感染更多人。我们会发现意识的传播是不受时空的限制的,当然它的媒质“物质”是受时空限制的。
念念物相相,除了上文所述,还有何深层的含义呢?前面的事例也已举例,具有相同或类似意识的人会聚到一起,即使不聚到一起也会得到理解和支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结婚和离婚了。什么样的两个人会结婚,而离婚的大多是因为什么缘由?也许就是看两人意识是否统一了。这里的意识是指“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说闹革命的队伍是怎么组织起来的,为何冒着掉脑袋的危险还能聚在一起干,应该也是因为念念相聚;那跟谁干?当然就是念最强最坚定的那个!伟大的企业不是也这样么?
而意识又在变化:不变,渐变,骤变。知己久逢如故,为何?念未变,相亦不变。情侣久未联系,感情接收不到或接收不够对方爱的滋养,就变淡了;若恶性循环,最终就散了。如果一方受了伤害,还会因爱成恨;何时能无恨呢,可能就是无爱的时候。
五、命题下的假设
如果命题在人类社会中是成立的,那么物质世界有没有等同于人类意识的“念”呢?
在某些领域是明显有的,比如光波产生颜色;水的分子运动快了,就变成水蒸气了,慢了会变成了水;在化学世界里,原子就是“念”,分子就是“物”,念与物的关系,高中就学了很多了,相信还有很多。
另外是不是万事万物,都可以找到它的“念”和“物”呢?
回到前面举的线性世界、平面世界、三维世界的例子,是不是一维世界里看的“物”是二维世界里的“念”联系的,二维世界里的“物”是三维世界里的“念”联系的。
我们是否可以广义的将“物”定义为“现象”,将“念”定义为“联系”或“规律”。如果可以这么定义,那么适用在人类社会的念与物的关系,是否可以适用于万事万物?如果适用,是否可以借助这个思路解开现代科学前沿的未知之谜?
六、更大胆的猜想
如果把“念”也看做是“物”,那是否还有更高一层“念”,而且也符合相同的规律?并且是否可以无限推导?
另外上文提到“物”是“念”的介质,那会不会相同的“念”在不同物质世界上表现成不同的“相”?
因此,本文的最终完整命题为:
物物念相连,念念物相相;念复有念,无穷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