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

买了书,却总也没有读完?高效阅读,你要注意四个方面!

2018-11-01  本文已影响15人  晋楠

作者:晋楠
本文原创,抄袭必究

我朋友家里有个大书柜,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书。可仔细一翻阅,几乎都是新的,连个折痕都没有。这似乎已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并且越是在心求上进的群体中,越是普遍。

因为他们有知识焦虑,所以拼命地买书、下载电子书,最后书桌、硬盘、手机都成了他们囤书的仓库。但很少有能读完的。书都没有看完更别指望着运用了,因此他们内心更为焦虑,只好转而继续囤书或看些干货聊以自慰。

如果你也是这样,经常用“藏书”来满足知识焦虑以获得一种空虚的满足感的话,那下面四点兴许对你有用!


  1. 明确读书目的——我读书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很多朋友读书是在跟风。别人推荐什么书,他就买什么书,哪本书看的人多,他就准备看什么书。其实,从心理上讲,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想去读书,而是想摆脱不甘人后的焦虑心态,或者只是为了和大家有共同的话题而不被看做异类。

其实,读书有一个根本性的前提:书是有种类的,不同种类的书对应的读书目的不同。比如我的专业是教育学,那么我读金庸先生(哀悼一分钟)的小说就是为了愉悦我的身心;我读《现代教育论》就是为了夯实专业基础;我读《人类简史》就是为了拓展学科视野;我读《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为了提升阅读能力。

只有自己真正明白为了哪种目的去读书,读书才会有动力。否则,读到一半儿就刹了闸、跑了气儿。


  1. 正确选择好书——我该选择读哪些书?

知道自己出于什么目的而读书,接下来你才可以确定到底要读什么书。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也是知识分享的时代。出书早已不是什么多困难的事儿,每年新上架的图书如同天上星辰,不知凡几。而人的精力实在有限且宝贵的很。因此,你要对书进行精心的选择。

对于休闲或科普类图书,选书比较简单,跟着兴趣来即可;对于专业类图书,也好办,参考该专业相关考试的参考书目会是个捷径;最头疼的就是自我提升类的书,多而杂,需要仔细甄别。

比如,我为了提高阅读能力,上网查了好多的书评和书单。每段评语和每个书单都是别人的读书体会,并且附着了他们的时间成本,因此我要好好利用。根据不同人的评论,我会筛选出一个我自己的书单,然后跑到图书馆或者下载电子版去对章节进行大体的浏览。哪本书应对自己的问题更为精准、更为全面,那我就读哪一本。

只有选到了精准应对自身问题的好书,你读起来才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这种感觉会让你对读书欲罢不能。


  1. 制定小步计划——我怎么安排读书的时间?

找到书之后,你还要在正式读书之前做个小步的计划。很多朋友做读书计划都不切实际。比如一年读200本,一月读10本等等。这种计划如同一个有毒的苹果,看着诱人,但不能吃。你如果摩拳擦掌,兴奋异常地想要进行这一计划,无异于饮鸩止渴。你不但不能成功,反而会丧失最宝贵的心理资源——自信心。须知饭都是一口口吃的,一天读一本的阅读高手也是慢慢成长起来的。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告诉我们,学东西要小步子来,这样你每完成一步都会获得成功的喜悦。努力是需要回报的,当你在时间上把计划定的比较有余力且细致的话,你会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完成每天的读书任务。


  1. 保证总结输出——这本书是否解决了我的问题?

读书最后一定要保证输出。你只有把你的读书心得和散乱的读书笔记通过文章的形式或者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你才会学有所得。学而不思则罔,输出是对书本内容以及自我的最好反思。通过输出,你就会不忘初心,别忘了你是带着问题读到最后的。你要反思,这本书是否给了你最终的答案?这个答案是不是可以很好地进行实操?或者哪些地方还需要通过求助其它书籍得以进一步理解?这对于高效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有所得的喜悦会直接影响你读下一本书的效率。

记得有个老师曾经讲到过:“只有输出,才能证明你读了这本书,并且还有些收获。”因此笔者,现在也在积极地实践这个过程。


读书是有法门的,因此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甚至它是自我提升的一项元技能。你的读书有多么高效(高效必须包括去运用),你的改变就会有多么巨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