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精读打卡66:天堂和地狱并行不悖——《沿着季风的方向》

2024-05-04  本文已影响0人  若可的读书笔记本

阅读时间: 2024年5月2日

阅读方式:微信读书

阅读书目:《沿着季风的方向》

阅读范围:《麦索尔的酒馆和杰克马》《泰米尔的世界》《母亲和乌托邦》《金奈的傍晚》

这几篇比较短加上时间宽裕一气呵成的读完了,只做简单的总结和感想的记录。

迈索尔的酒馆和杰克马

迈索尔算是一座当地较为发达的小城,这里的识字率很高,教育相对普及。所以在风俗习惯上较为开放,饭馆里可以买到酒水,甚至吃到当地被禁止的牛肉和猪肉。牛是印度的神,而猪被认为是只有底层人才会喂养的动物。虽然牛猪都是私下偷偷的吃,但是当地人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默默认可。

在这里作者认识了一个叫杰克马的人, 他是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这位小镇青年佩服的是中国的马云,而不是本地婆罗门种姓出来的厉害人物。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受过教育的低种姓的人,有了跨越阶层的想法和眼界。

泰米尔的世界

泰米尔纳德邦在印度的最南部,当地人是印度的土著。如今北印度的人多半是征服者的后代,或是与当地人的混血。所以泰米尔人更能反映曾经的印度,这里的人只会说土语和英语。他们谋生的店铺都是世代相传的,用作者的话说体现了一种生命的延续感。

这里的米纳克希神庙,既有哥特式的尖顶,又有洛克克式的反复雕塑。拜占庭诗壁画的鲜艳色彩,可谓是中西交融。这让我想到曾经看过的讲文物书籍中也提到,从中亚雕塑西化的五官和衣着,便能看出东西方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

这里仍然有遵循传统的婆罗门僧侣,他们终身侍奉神明。为保持“圣洁”,也不得不与现代生活隔离开来,不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能喝自来水,饮食上也多有禁忌,就像被封印起来的生活。

母亲和乌托邦

本地治里,作者评价为不太像印度的地方,因为保留着很多法属殖民地的印记。分为泰米尔区和法国区。相比其他地区,只能用芭蕉叶为碗用手吃饭的地方,法国区的餐厅可以用餐盘盛食物,还能喝到葡萄酒。在海滨大道漫步,可以看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取景地。

这里还有所谓的乌托邦,一些追求灵修的人,可以通过各司其职的集体生活获得归属感,找到脱离凡尘琐事的安逸。这个地方叫做“黎明之城”,想成为正式居民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

而相隔不远的地方就是巨大的垃圾场,很多人靠捡拾垃圾废品度日。就像孟买的贫民窟一样,富人过着现代化的生活,而穷人则挣扎在生存线上。

印度的乌托邦与地狱只有一线之隔,一面是追求精神的升华,一面是对现实生存的奋斗,神奇的是印度这个地方可以将两个极端并行不悖,而且理所当然。

金奈的傍晚

这本游记的最后一篇了,我甚至有点不舍。最后一行的目的地是金奈,这里作者主要介绍的是贾亚拉特塔,他先后5次当选当地的部长。到处都是他的画像和海报当地人甚至亲切地称呼其为“阿妈”,这位再生父母并非洁身自好,曾多次因巨额财产来路不明被捕入狱。

但是当地人更敬重“能把事情做成的人”而不是“品行优秀的人更重要。”这样我就能理解为什么印度效率低下,贪腐横行,却仍有那么多的人想挤入这个圈层了。往深处去想,这就是人治和法治的不同。强调人的能力而不是制度的重要性。“中饱私囊”然后“劫富济贫”当然会造成印度社会的不平等。想起曾经看过的法治方面的书,法律是保护弱者的底线。那么人治的社会,所谓的福利也只是上层人的恩典而已。

这里还介绍了海吉拉,也就是变成女人的男人,他们靠奇装异服的拍照和哗众取宠的表演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