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海外敦煌简友好文互动专题读书

《孙子兵法•九地篇》之一,以人为核心的九地策略!

2022-03-15  本文已影响0人  读史明智慧

【读经典】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

简单翻译下:孙武认为,从用兵的角度讲,地理环境可分为: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和死地等九种。

诸侯自战其地者,为散地。入人之地而不深者,为轻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

简单翻译下:诸侯在本国境内作战的地方,是散地。进入敌国浅近,尚未深入作战的地区,是轻地。我军得到有利,敌军得到也有利的地方,是争地。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

简单翻译下:我军可以来,敌军也可以去的地方,是交地。临近多国边境,先得到就可以获得诸侯援助的地区,是衢地。深入敌境,背靠敌人众多城池的地区,是重地。

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简单翻译下:如山岭、险阻、沼泽等难以通行的地区,是圮地。前进的道路狭隘,撤军的道路遥远,敌军能够以少攻击我方多的地方,是围地。迅速而勇猛作战就能生存,不迅速勇猛作战就会全军覆灭的地方,是死地。

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简单翻译下:所以在散地,不宜作战;在轻地,不宜久留;在争地,不要贸然进攻;在交地,行军队列不要断绝;在衢地,应与各诸侯交好;在重地,就要夺取粮草;在圮地,就要迅速通过;在围地,就要使用计谋;在死地,就要英勇作战,以求死里逃生。

【写心得】

孙武在《地形篇》中,根据纯粹的自然地理形态,将地形分为通、挂、支、隘、险、远等六种,主要论述了地形的广狭、险易和距离远近对排兵布阵的影响,紧接着本篇加上了环境氛围、军队的心理状态,以及政治、经济、外交政策等多重因素,将地理环境分为: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和死地等九种。

相比之下,本篇《地形篇》的实用性更强,军事价值更大,所以孙武用了很大篇幅论述了各种环境条件下的重要战略、战术原则和治军原则,把军事的关键回归到士卒人员上。开篇就以军队所处的整个态势的不同,以军队人员为核心,从综合的角度将地形分为九种,并以此命名。

具体来看九种地势的不同战法也分为三类,第一类散地、轻地和争地的战法,核心是围绕心理因素,强调双方精神力量的消长,是治气。比如散地太靠近家里,士兵容易心散;轻地则要迅速通过,断了士兵回家的心思;争地就用分战法,以正合,以奇胜,抢占关键位置!

第二类交地、衢地和重地的战法,注重与第三方结盟,确保交通要道为我所用,保持重要粮道的畅通,这也是孙武“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思想的体现。

第三类圮地、围地和死地的战法,险恶的地势要迅速行动,激励士兵强势突围,一鼓作气,置之死地而后生,展现军队强大的意志力。

【谈体会】

孙武对环境和心态的重视程度值得我们深思,万事攻心为上,对本方团队士气的提升很关键,时刻关注团队成员的心理状态,多制造阶段性的成功来鼓舞大家。

结盟和对外关系也是成就事业的重要一环,选择优秀的合作伙伴,往往能够事半功倍,关键事情上的掌控权决不可丢失。

事情进展到不同态势、不同时机,应对的策略和方法也有随之变化,既要有强大的意志力,也要有合适的谋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