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贤贤易色 7

2023-10-18  本文已影响0人  许佳读书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时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事父母,事君(事领导,客户),交朋友,以上这三种关系的处理方式,是这句话想要表达的!

贤贤易色:第一个贤是动词,是尊重的意思,就是尊重贤者。我理解的贤贤易色是尊重贤德轻女色,重视内在轻视外在,与现在人的判断标准不一样,很多人判断一个人都是从外在来判断的,学历有多高?事业做的如何,住什么房子开什么车等等,殊不知这些外在的物质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我更愿意去看到一个的内在品格。现代社会,人们享受义务教育,更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但是衡量一个人如何不能只能文凭学历和一些外在的物质基础,要看他的言行举止,要做好了人,再做学问。

这段话让我忽然有了一个这样的思考,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难免要接触很多人,有些人和我们比较同频共振,有些人是所谓的价值观不同,但因为工作关系会有很多的接触和合作,此时,就是很考验我们的时候!

如果我们更看重内在品德,就会不自觉的不想和那些注重外在和物质的人共处共事,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就是哪哪都不舒服,可问题是,人与人之间要相处久了才能对对方和更多的了解,岁月才能沉淀下来那些适合我们的,对我们来说真正重要的人。这是其一,还有一个思考的维度,人是发展中的人,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也只是说“难”移,并不是完全不可能,现在对方比较在意外表,不代表他不会改变,他 也可能通过学习成长自己,慢慢的回归内在。所以处理人际关系,和他人相处真的是一门学问,要多维度的思考也要有批判性思维,不能轻信了某个观点,就定义了某一类人不可深处!我还是愿意相信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也愿意相信人是灵活可变的!

事父母,对待自己的父母,要能够竭尽全力,努力做到最好。

事君,对待君主,要能够有奉献精神。

与朋友交往要言而有信。一个人能在家庭,在国家(工作事业),在朋友几个层面上,能够表现的很好,则可以称得上“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就算是这个人没有读过很多书,那我也认为他是有学问的。

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学知识,还要学做人,不要担忧自己没有上过好大学,也不要把学习的目的看的太狭隘,樊老师在书中指出,在学校的学习效率不一定是最高的,对于有些人来说,甚至是浪费时间,要么听不懂,要么早就听懂了,不需要老师重复的说。和在学校学习相比,自学也未尝不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段话给了我很多的安慰。

我家儿子就是会时常提出对学校,对老师的质疑,初中还有一段时间不想去学校,那时候我内在的力量还没有那么强大,不太能接受孩子不去学校读书,如今再面对这样的事情,就淡定了许多,国庆节之前请假事件,我就答应了给孩子请假,高中生真的是太辛苦了!很心疼孩子,但是也不能说放弃去学校,真的让孩子在家里自学,没到那个地步,而且儿子上的本身就是省重点高中,还是有很多不错的资源和老师的。

这句话,和上一句“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首尾呼应,都能看的出来孔子倡导的教育是德行教育在前,首先要学会做人,对家庭,对工作,对朋友都做好了,再去读书,就算是没有读多少书,那我们也可以认为在生活中做好自己,也是有学问的人,学问绝不是死读书,不应用!

这两句话很好,好好体会,可以给到如今的家长很多安慰,学习成绩真的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重要,它对于孩子未来的工作,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幸福的帮助并不大,没有因果关系,希望更多人能抽时间精读《论语》,仔细品味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叹几千年前的理念在如今这个社会依然适用,感恩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来的经典,就到这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