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力量/The Art of Stillness(书摘)
正是那些远离尘嚣的人,才会为俗世泪满裳。
1、真正塑造我们的不是我们的经历,而是我们对经历的反应。飓风横扫一个小镇,将一切化为瓦砾。一个人会觉得这是一种解放,可以借机重新开始;而另外一个人,也许就是他的兄弟,可能会因经历了风灾而终生受创。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里写道:“世上本无好坏,思想使然。”
2、“对抗压力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我们选择一个想法而不是另一个想法的能力。”正是我们所选择的视角,而不是去了什么地方,最终决定了我们身处何处。
3、“重要的不是你去何处旅行或者你走了多远——走得越远通常让人越糊涂——重要的是你是否真的活着。”
4、“空中飞行就像是一个短暂的修行。在空中什么事情也做不了,那是非常自由的。我哪里也去不了,就坐在那里,看看窗外的云彩和蓝天。一切都是静止的,一切又都在运动。”
5、“静止的旅行”(Motionless Journey),你可以把它看作关于世间万物变化以及不变的一次探究——为何即使你身处同一个地方,依然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6、止境可能是很可怕的,哪怕是你选择的止境;到达那里你就无处可藏。你被困在自己的脑袋里,那可能会把你逼疯,也可能会遇上一个恶魔,它告诉你该留在家里,哪儿也不去,直到你困死在自己的思维里,不能走出来,也无力决断。
7、静止的生活有时候带给人的不是艺术,而是怀疑或者自我抛弃。任何想看到阳光的人都要在黑暗中度过许多漫漫长夜。
8、我们接受到的信息越多,用于处理每一条信息的时间就越少。科技没有为我们提供的,是教会我们如何善用科技。换言之,过去我们重视收集信息的能力,在今天看来,它远不如信息过滤的能力重要。
9、正是那些参与开发破除旧有局限的最新科技产品的人,最懂得在自己的生活当中限用科技。也就是说,那些致力于让世界加速发展的人,同时也对放慢生活节奏的价值更敏感。
10、在硅谷,很多人每周都会过“互联网安息日”。在那段时间,比如从星期五晚上开始到星期一早上,他们会关掉自己大部分的电子设备,只希望在开始新一周的工作时重拾方向感与平衡感。
11、静坐的意义在于让自己看透何为前进;事实上,静坐可以帮助你摆脱自己,就像褪下一套战衣一样,引领你进入一个全新的空间,在那里你能感受到比自身更强大的存在。
12、托马斯·默顿,这位止境的探索大师说过:“冥想的生活中有一个奇怪的法则,就是你不能只是坐在那里,去解决手头的问题。你与问题共处一段时间,直到问题自然得到解决。”
13、视觉艺术家比尔·维奥拉说,正是那些远离尘嚣的人,才会为俗世泪满裳。
14、我们应当把止境当作生命当中的某个地方,不论是每天早上花三十分钟跑步、钓鱼,或者是安静地坐着(其实这只占据了我们每天拥有的时间的3%)。要回到安静,其意义不在于为圣殿或者山巅奉献什么,而是把那种安宁带入喧嚣复杂的人世间。
15、在这个一味追求速度的年代,没有什么比慢活更能带给人活力。在这个让人分心的年代,没有什么比专注更能带给人富足感。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年代,没有什么能比安静地坐下更为紧要。
16、通往止境,是认知世间万物的壮游。
17、走进静止世界成了我一直以来的奢望。我不可能当一辈子隐士,我不喜欢总是待在一个地方,也没有什么宗教信仰,但我觉得,与安静为伴为我的世界带来了新鲜的价值和兴奋感。那就像是我从自己的生活中溜出来,爬上一座小山丘,站在上面,我获得了更广阔的视野。处处充满新的色彩、新的景象、新的美景;而其实,并没有发生过真正的改变。
18、走访修道院本身很容易成为一种逃避,或者是一种不会持久的热恋。就跟任何恋爱关系一样,一开始的浪漫很少会让人看到即将到来的艰辛。
19、冥想的人是孤独的,记忆往往也是虚无的,而他本来实际拥有的,反而好像都不见了。
20、十七世纪法国数学家、哲学家帕斯卡有句名言:“人们的所有不快乐都源于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他们不能安静地坐在自己的房间里。”当理查德·E·伯德将军在零下七十度的南极洲独自生活了近五个月之后,他开始深信“世间一半的纷扰都是源自人们不了解其实我们所需甚少”。
21、凯文·凯利……《连线》杂志的创始主编,也是新科技的狂热代言人。……但是他自己却不使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他家里也没有电视。凯文还会到亚洲的一些村落去旅行,一去就是几个月,不带电脑,他这么做是为了要扎根于现实世界。他写道:“我尝试保持自己与各类科技的距离,这样我才能更容易记得我是谁。”
22、我们每个人的骨子里,其实都需要一个空旷的空间,一个停顿;一段音乐正是有了休止符才能让人产生共鸣。
23、我们与他人联系得越多,我们跟自己就联系得越少。
24、“安息日是在时间,而不是空间里的一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