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作小白到首稿变现2000元,踩过的那些坑
从去年12月开始接触新媒体写作,到成为公众号大号的签约作者,我发现写作有技巧,但是没有捷径,今天总结了几个以前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
01妄想寻求捷径 照搬套路
去年的时候,我购买了一些写作课程,
那段时间听课的目的不仅是因为热爱,还有很实际的想法——写作速成。
然而,当我一个星期才写出一篇稿子的时候,我就知道,“从写作0基础到三个月后月收入3W”这种逆袭注定是别人的故事。
但是没关系,天赋不够,就勤奋凑。
有朋友就建议我拆解公众号的爆款文,体会别人的思路和套路。
你还别说,在多次尝试后,我还真总结出一个套用公式。
于是,我模仿着别人的的手法,写出了一个又一个爆款文!
那……是……不可能的!
大家都知道布局和结构也许可以生搬硬套,但内容和情感却是一个日积月累的展现。
比如说,遣词造句方面,同样是写关于女人要掌握自己人生的文章结尾,
我写:顺从内心,过自己的人生。
爆款文的是:愿你活的淋漓又通透,自由又丰盛。
还有对观点的提炼方面,
我写 :婚姻的小船需要两个人步调一致,风雨同舟。
爆款文写:婚姻,不过是一屋,两人,三餐,四季。
看出来,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那么,是原因造成的这种差距呢?
朱光潜曾说“文学是一种很艰难的艺术”,如果把写作比作写字,初学时,笔拿不稳,手腕不能自如,字常是歪的。
所以,很多人的“笔”拿不稳,作品还是笨拙扭曲。
我之前很有些偷工取巧的心态,追求技巧却忽视了练习和积累。一味套用套路,不重视内容,布局再像好的文章,也还是东施效颦。
我觉得:写作有技巧,但是没捷径,这个过程需要一本好书,两本好书,很多本好书。
不要急,慢慢来,才最快。
02焦虑读书 不求甚解
现在很多朋友都喜欢在线读书,群内共读,就连在地铁上也会听一听书。
书读了很多,但是似乎是一知半解。
我就是这样,在朋友圈共读打卡的时候,感觉自己能文能理,涉猎广泛。
但实际上,一知半解,底气不足。
究其原因,我只是知道,而不是掌握。
就比如,上学时考试前我会向学霸借笔记,把知识点背熟了,成绩总是能很高。学霸后来考上了北大的法学硕士,我是没办法靠背别人笔记考北大的。
这就是知道和掌握的区别。
所以,哪怕读一同本书,有人能将自己的观点诉诸于笔端,而我只能摘抄金句。
当然,我不是反对碎片阅读,相反,我觉得这对写作很有帮助。
比如,快速获取知识,收录经典片段、金句、观点,填充素材库。
但如果以丰盈内心,获得专业自信为出发点,那么,阅读就要静下来,不要焦虑。
调整后的方法是:
1、完整阅读,在阅读中发现感兴趣的点,去自己查一查,验证一下,加深印象。
2、做书摘,发现好的观点、片段进行摘抄放进素材库。
3、多练笔,发现有灵感的观点,就试着写一写,让读写成为常态。
4、阅读关注的领域,量化读和写,好书多读两遍,写好的文章改几遍。
我告诉自己在没有足够文字输出量之前,不要急,慢慢来,才最快。
03执着于追求文笔,忽视素材
写作是一个传情达意的过程,丰富的素材能更好的将自己的观点传达给别人。
前面我提到了素材库,但最开始的时候,我对素材库是没有概念的,一度追求文笔,堆砌一堆华丽辞藻。
经过一段时间的总结,我明白了一味的追求文笔,会失去文章的灵魂。
一些好用的收藏素材工具:
1、X-mind:可以做思维导图,做框架,(还有幕布)
> 干货文
> 小说
这款工具非常适用于捋顺创作思路,文章框架,比如,拆书稿的时候很好用。
2、随手记:阅读时由某一个观点场景触发写作灵感,就随手记录下来。
3、书摘:个人总结、金句摘录,非常适用为自己文章观点佐证。
另外,人们常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身边发生的事物,都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解读。
好的洞察力,需要阅历和知识的积累,所以不要急。
要相信,在我们准备好的时候,美好会如期而至。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经验,希望能对刚开始写作的朋友有些许帮助。
我是英闻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