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新闻客户端
张朝阳闭关两年再出山,打响的第一炮就是搜狐新闻客户端,下面让我们自习的看看这一亿用户背后的故事。
1、核心流量靠什么?
靠门户拉动很难,核心流量靠渠道与产品。渠道是指厂商预装与付费推广,产品指应用商店自然增长。1亿里有60%左右是渠道带动。渠道主要抢时间,在2011年时,我们产品还很糟糕时就发现智能手机要爆发,提前与手机厂商达成合作,那时大家还在谈产品,没真正意识到智能手机会爆发。导致2012年下半年开放,我们用户井喷增长。
这方面早期切入基本不用钱,资源互换。一方面早期厂商也需要应用及配合,也需要宣传,正好搜狐影响力也够就合作。现在各家都发现渠道价值开始掏钱合作,我们也只能对一些渠道跟进。另一部份渠道是资源合作。预装渠道的激活率不高,在30/40%之间,我们说的1亿是指激活过的用户。平均下来,预装的肯定没有主动下载日活高。但预装只要激活并转化,更活跃更忠诚,一是用户习惯且没选择,二是因为下载升级太麻烦。
去年下半年开始爆发。国庆之后,每个月接近1000万的用户增长。
2.渠道为王还是产品为王?
岳建雄:不同意,中国有50-60%的安卓用户是不会下载APP的,会下载APP的用户里受网络习惯等影响60%以上用户不会一直升级的。而好产品如果没渠道是很难覆盖的。渠道的装机出货量每天在上百万,是很强的。微信领先原因之一也是QQ的用户渠道。
3.微创新在哪?
手机屏蔽小决定显现内容少,要想功能强内容承载多,产品架构要插件化。用户升级下载升级麻烦决定了APP必须超成为级超级APP,且成为平台入口才有价值,只有聚合用户才有场景与使用价值。2012年7月份,推出直播功能,对数据影响比较大。这个功能在重大事件时,可以添加到任何新闻里。雅安地震的那两天,最热时有223万的在线用户,明星直播最多30万。
我们平台没有内容,早期被逼自己做的4份报,新闻早晚报等。虽然流量高,但只是一份内容并非产品成功原因。原因是因为平台化,与插件化,让我们在不半年时间内可吸引500家媒体入驻并支撑信息流量分发。用户可以在我们平台上看到不同优质内容。别的门户无法做到,门户采取的是内容购买,我们这个是媒体入住流量分发。
4、做媒体还是做工具?
我不想有一个性格鲜明的媒体,我要做工具,要做媒体的天猫。做媒体的价值不大,只做媒体也很难超过网易。在中国,低端用户很多,中华酷联占智能手机的60%,70%的用户不会下APP。
我们产品有机会是因为我发现,传统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既无流量与渠道,也无技术与时间。微博成就人而非媒体,媒体无法获利,微信不愿成为媒体平台。而从广告模式讲,新闻客户端的页面可承载视频、图片等。
搜狐新闻确实很给力,但是
我们也看得到网易新闻的活跃度为38%,而搜狐为21%,渠道将搜狐装进用户的手机,却不一定装进用户的眼球,订阅了不一定回去看,就像买了的书不一定会去看一样。可是网易新闻客户端确实主打高品质内容,一年内发布了9个原创栏目,按时间顺序分别是《今日之声》、《轻松一刻》、《一周军情观察》、《历史七日谈》、《一周媒体速递》、《科技万有瘾力》、《易百科》、《娱乐BigBang》和《一周新闻日历》。网易新闻客户端用户对《轻松一刻》并不陌生,每天中午和晚上各一期,经过编辑对新闻的二次加工,每期选择几十幅图片和几十条热点新闻,用黑色幽默的方式冷评热议,是一种全新的新闻解读方式。据网易内部透露,《轻松一刻》目前有超过500万的日点击量,平均每期的跟帖近4000条。其他如《今日之声》、《易百科》等日点击量也都在百万级。
搜狐也有早晚报这种自有产品,但由于策略不同,搜狐把重心放在拓展媒体订阅上,用户过来以订阅其他媒体的内容为主,所以很难在它的新闻客户端上找到具有搜狐特色的栏目;而腾讯的《猜新闻》、《留声机》、《话题》、《西洋镜》这些经过二次编辑的内容,虽然存在但还没有形成鲜明个性,在位置上腾讯也没有单独把它们放置在导航条上,而是淹没在头条新闻里,可见也并没有当成品牌栏目去经营。
与搜狐“大而全”的平台定位不同,网易对于原创及独家内容的建设,吸引了大批优秀的自媒体人。知乎的对外合作负责人成远认为,“网易与知乎合作进行优质原创内容的配合,共同点是多角度解读问题,网易用户的真诚评论也给了我们很多灵感”。
当然,网易的特色还包括跟帖,新闻客户端的用户已经把跟帖当成了新闻内容的一部分。
所以比较来看,像搜狐一样做平台,好处是内容源会越来越多,但问题就在于比较难让用户保持粘度,订阅了不一定常来看,就像从书店买回家很多书,但可能放在书架上不去看一样,其实搜狐砸重金预装占领终端的策略也面临同样问题。
而像网易这样打内容牌的好处是,内容壁垒一旦形成就很难被破坏,毕竟对于一款新闻类客户端来讲,内容一定是第一位的。但保持这种优势的难度在于要不断创新,用户的口味也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