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没的 | 读《道德经》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堇。
——《道德经》第六章
本章就一句话,讲道的阴性面。大概是之前怎么治国(此为用)讲多了,老子又开始换着法儿的讲用之不勤。
让人联想到犹太教卡巴拉。
图片引用自百度神秘学吧——这玩意儿呢,类比佛教有显宗(净土宗,念阿弥陀佛那个)密宗(挂唐卡拿人头盖骨喝酒那个)之分,可以算是犹太教的密宗吧。最早接触他是因为我女神的动画片儿《新世纪福音战士》,后来学塔罗就不得不去研究这个,说句实话,我现在还是对于卡巴拉和塔罗的关系,是没研究通。不过这张图本身,倒可以聊聊了。
卡巴拉,又被称为“生命之树”、“创世闪电”,简言之可被称作“创世的路径”。
从神的圣光中孕育了编号唯一的圆——王冠(我的理解是:意识),经历几番沉淀,走到编号为10的圆盘,王国(意识沉淀成物体/肉体)。
再从王冠到王国的途中,需经历三个柱子,分别是:右柱——为慈悲之柱, Pillar of Mercy,左柱——严厉之柱, Pillar of Severity,中柱被称为温和之柱 , 或者平衡之柱, Pillar of Mildness, Pillar of Equilibrium。右柱, 慈悲之柱为阳性。左柱, 严厉之柱为阴性。中柱, 平衡之柱属中面, 属阴阳同体。
诺,但凡讨论到创世,就会分阴阳。道生一(象帝之先),一生二(有无,有为无为),二生三(有为无为守中),三生万物(无为无不为),再折回来讨论一下什么是生——“玄牝之门”,生怕你忘了道是个玄而又玄的东西,还得跟你讲这是“天地根”,以呼应前文的“渊兮似万物之宗”,这么啰嗦,其实就说了一件事……
道有不同的位面和理解方式。
但他不得不这么啰嗦,因为有人拿这部经是要用的,既然有用,就有用尽的那一刻,用的人就会很恐慌。
老子很狡猾,最后跟你来一句用不尽,大道嘛,怎么可能用的尽呢?大家听完了就朝着大道去吧,绵绵若存,生生不息,只是呢,普通人这一辈子,终究还是有个尽头的,有没有必要为尽头恐惧呢?又有没有必要为了躲避尽头求长生呢?如果是为了躲避尽头求长生,而求道,又求不求的得呢?
大学时在回家的火车上,偶遇一北大高材生,跟我开玩笑:“你想人这辈子出生就奔着死亡而去,那还何必生,不如干脆去死。”我这种直觉性的人,向来不知道怎么反抗逻辑,直觉觉得不对就一笑而过了,后来想想,果子烂掉,也要经历开花授粉再烂,不是不讨论要不要死和对死亡的恐惧,而是人活的好好的时候,没必要讨论对死亡的恐惧。
再后来抑郁症来了,对死亡是没啥恐惧,却更想死了,那时才体会到了“绵绵若存”的反面……
西方幼儿教育有两派——蒙台梭利和华德福,蒙台梭利主张在幼儿的各个发展阶段,需要给予足够的刺激,这样幼儿能成才,比如孩子有听觉敏锐期,这时你就多用音符刺激他,他将来可能会成为音乐大师。华德福同样观察到了孩子的发展阶段,却并不主张刺激。
许多接受蒙台梭利教育的很多孩子成年后的确非常出众,老了却开始出现帕金森、痴呆等症状,好似上天让你用来“绵绵若存”的能量在幼儿开采过度,后续乏力,不得善终。不知道我“抑郁”的源头,即缺乏生命力,是怎么个被过度刺激的? 只是我明白,想要疗愈这个东西,不是想躲就能躲的了的。如佛家说的“苦集灭道”,苦只是个入门步骤,为了不苦或因恐惧死亡而求道不是不可以,只是这只是第一步。大多数抑郁过的人,都带着这只黑狗活一辈子,抑郁期如万物沉眠的冬天,人需要知道,冬天总是会过去的,才能等到春天。
绵绵若存,用之不堇,每次我还能扯点有的没的时,心中自然就快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