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想法读书

痴迷与放下——舍得,舍不得

2019-03-24  本文已影响15人  瑾瑜有玉

从前看过一本书,书名叫《我有故事,你有酒吗?》,作者是关东野客。故事内容已经不太记得,但是佐酒讲的故事,大都悲凉,我只记得大致萦绕的那种悲伤的感觉,在人间到底值得与不值得之间徘徊,最后看完依旧没有答案。我们常常想,或者有忍不住的欲望想要去听别人的故事,因为好奇,因为想要听一个建议或者得到一个答案,来佐证或者指引自己的人生,但是往往没有答案。

《红楼梦》是一部奇特的小说,所有的小说基本上都不告诉你最后的命运,把结局放在最后。但是,《红楼梦》恰恰相反,它把结局放在最前面,重要人物最后的命运在开始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的时候已经揭晓。那么,我们最后在看《红楼梦》的什么呢?我们看人物一步步走向他们命定的结局,无法挽回吗?我们看大家族的兴衰荣辱吗?都不是,我想看或者我依旧好奇的是:过程。其实我们都知道最后的结局。北野武说“向死而生”,最后的结局已然注定,但人是向死而生的存在。孔子当初说“不知生,焉知死?”从而避免讨论这个严肃的话题。但是,在西方很多很多的故事里,这是一个非常公开并且常常讨论的话题。

《奇葩说》经常讨论人在生存境遇中的两难问题,你发现有一个普遍的规律是,他们最后的讨论依旧没有答案,马东也说过,重要的不是那个答案,因为没有答案。这恰好证明了这个过程本身的意义恰恰是超越那个答案的。或者说:在我们的人生预设里,我们预设了好多好多的答案,我们以为所有的问题都有解答,恰恰是这个预设指引我们去探求人生本身。

人常常痴迷执着,因为很多很多的艺术形式中,文学,雕塑,绘画,电影,都在讲人执着而痴迷的那个部分,因为执着痴迷的,纠缠着,无可解答的那部分真的好动人。像安妮·海瑟薇的电影《一天》,男女主人公在毕业典礼那天约定成为一生好友,每年7月15日必见一面,在爱情和友情之间徘徊了一生。在我这里,变成了一句简答的话。但是,你知道在漫长的一生中,好多好多的问题在心里,在脑海里百转千回。有时候洒脱地放下,有时候又舍不得,重新拾起来。无数遍,反反复复。《喜剧之王》里,尹天仇没有说“我爱你”,而是说了“我养你”,但是又无法实现的那种心酸,想执着但是被现实打败的那个部分,每看一次,都戳心一次。

电影《一天》之安妮·海瑟薇 《喜剧之王》之张柏芝

最后的最后,想讲高晓松在奇葩说现场说过的一段话,不足以佐证人生,但是却有一定的参考。他说:从他这个年纪看过去,人生本身,或者说自己是远远高于爱情,很多其他的情分的。他举了林徽因,梁思成和金岳霖的故事,两个人都是林徽因最好的选择,在林徽因选择之前,梁思成真诚地跟林徽因说过:比起金岳霖的才华横溢,他是一个比较呆板的理科生,老金也是你很好的选择。金岳霖最后写:“梁上君子,林下美人”表达他的祝福。当然,这是极致的例子。

对于尚且年轻的很多人,情分是高于很多东西的。至少目前在我这看来,没有情分,是活不下去的。所以无论放下还是舍弃的过程,都异常艰难。明明知道如果放在人生的长河里去看,只是很小很小的一个部分,可是,没有办法,常常需要靠它活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