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盲听盲信:读《学会提问》有感(下)
停止盲听盲信:读《学会提问》有感(下)
www.jianshu.com/p/f72e650ae844
![](https://img.haomeiwen.com/i2423406/762d846fc9a26e24.jpg)
上一篇已经总结了冰山的水上部分,及如何找到论点和论题,如何找到理由以及筛选理由。这一篇便总结冰山的水下部分,以及最后的两个关卡。
三、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在所有的论证中,都有一些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特定想法。但通常情况下作者却不会明说出来,你只有在字里行间仔细推敲才能发现它们。
我们把这些隐藏的,作者认为理所应当的想法称为假设。它们对判断结论有较大影响,可能有一定的欺骗性。
(一)假设的分类
假设可以分为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其中,价值观假设是指一种想当然的看法,认为某些相互对立的价值观中一个比另一个更重要。描述性假设就是对这个世界过去、现在或未来是什么样的想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2423406/56a25bf132e0a50b.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2423406/d77c31dff504d7f8.png)
(二)如何找到价值观假设
每本书、每场讨论、每篇文章里都有无数的假设,但你关心的只是影响到论证结构质量的那些假设。对于价值观假设,你需要寻找理由需要它们才能证明结论的那些假设。
同样是讲道理的人,有的人认为堕胎就是谋害生命,有的人却把堕胎看成人性化的行为。这其中便是生命和人权这两种价值观的碰撞。
要想找出价值观假设,我们不能仅限于简单罗列一个个价值观,因为大多数价值观都在每个人罗列的名单上,比如合作、自由、责任心等。但是只有当价值观发生冲突的时候,比如自由和责任心,让你二者择其一,你才能清楚地看清自己或者对方的价值观假设是什么。
其次,一个人的价值观假设会随着情境变化。比如在有的人在一般情况下都认为自由选择比集体幸福重要,但当他看到可能对集体幸福造成太大损害的行为时,他就可能改变自己的价值倾向。
要找到价值观价值,可以参考以下几个办法。
寻找典型的价值观冲突
![](https://img.haomeiwen.com/i2423406/2675baa7de193c75.png)
检查一下作者的背景:尽量找出像作者或演说者这样的人通常持有的价值倾向。例如一家烟草业的大公司总裁就不大可能特别重视敏感人群的同情。
选择的理由是什么:注意他用来证实结论的各种理由,然后判断哪些价值取向会导致作者认为这些理由比其他理由更可取。
站到相反的立场:问自己这个问题“如果所述的辩论中的这些人采取相反的立场,他们会关心些什么?”
记住:涉及规定性论题的完整推理离不开理由和价值观假设。
(三)如何找到描述性假设
以下是一些可以让你成功找到描述性假设的线索。
不断思考结论和理由之间存在的鸿沟。比如上面汽车的例子。
寻找没有明说出来的支撑其理由的那些想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2423406/fcae3bd1091df931.png)
将自己置于作者或演说者的立场。
将自己置于反对的立场。
认识到有可能存在其他方法来获知理由中提到的好处。如果有多种途径都可以获得同样的好处,那么连接理由和结论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获得好处的最佳途径就是作者或演说者所提倡的那种途径。例如专家建议使用信用卡达到收支平衡,那他们的描述性价值便是,信用卡是平衡收支的最好途径。但有没有别的方法可能效果更好呢,比如储蓄账户。
四、哪些词或词组意思不明确
只有理解了关键术语和词组的意思(无论是直接的还是含蓄的意思),你才能对一个论证进行评价。例如,如果有人指出某本杂志根本就不该出版,因为它的内容很淫秽。那么只有在你了解了作者所指的“淫秽”这个词的准确含义后,你才能对他的论证做出客观评价。
(一)如何找到意思不明确的词或词组
要找到这些意思不明的词或词组,首先便是,一定要强迫自己去寻找那些意思不明确的词或词组,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很多词的意思都是显而易见的。然后,抱着这样的心态,再使用下面的线索去寻找。
在理由和结论中寻找这些词和短语。记住,当一个词所指代的对象离特定的、具体的事例越来越遥远,它的意义也就变得越来越抽象。看看下面这个例子,能找到意思不明确的词语么?
高收入能否带来幸福感?
通过反串来找出潜在重要的又有歧义的短语。如果你采取与作者相反的立场,你会不会选择用不同的方式来定义某些词或短语。
想象短语所代表的现实画面。如果想象不出来,说明这些短语的意思就不明确。如果不同的画面会导致你对其理由做出不同的评价,那你这时就找到了一处重要的歧义。比如上面例子中提到的高收入,多少工资算高收入呢,一万,十万还是一百万,而幸福感又具体指什么呢,美满的家庭?可以随便旅游?这些词语都很模糊,也想象不到具体的标准。
小心那些饱含感情色彩的词语。例如,“福利”这个词常被我们用来指政府为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人提供的帮助;当政府的帮助提供给那些我们喜欢的人,我们就称之为“扶贫”。
(二)如何确定这些词语的含义?
在上下文中寻找。
查字典。但是记住字典里的定义并不一定适用文章里的情境。
谁想要说服你,谁就得负责解释清楚。任何一个理由如果其中包含了歧义,让我们无法判断能否接受这个理由,那我们建议你干脆忽略它。
五、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
谬误就是推理中的欺骗手段,作者有可能利用这个欺骗手段来说服你采纳其结论。
(一)人身攻击谬误
它是在攻击送信的人,而不是在讨论送来的信息。
![](https://img.haomeiwen.com/i2423406/6236ac03faa99646.png)
(二)滑坡谬误
假设采取提议的行动会引发一系列不可控地不利事件,而事实上却有现成的程序来防止这类连锁事件发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2423406/9bfbd8a467c727ca.png)
(三)追求完美方案谬误
假设因为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后还有遗留问题未解决,那么这种解决方案根本就不应该采用。例如上面例子的第二条理由。但是禁止播放酒类广告的一个更可能的目标是减少酒类消费,因此这个理由我们也无法接受。
(四)偷换概念谬误
一旦你看到一个关键词或短语在论证中不止一次出现,检查一下看看其意思有没有发生改变。
![](https://img.haomeiwen.com/i2423406/5e9a0e3e6921d33f.png)
(五)诉诸公众谬误
通过引述大部分人都持有这一观点的说法来竭力证明某个论断有道理。但是,公众常常并没有对一个问题做出足够的研究使他们能进行合乎逻辑地判断。
(六)诉诸可疑权威谬误
除非我们知道这些权威对这一论题拥有特别的专门知识,否则我们就要将这个理由视为谬误。
(七)诉诸感情谬误
这类谬误特别常见的三个地方就是广告、政治论辩和法庭论辩。一种常见形式是恶语中伤,比如“自以为是地鼓吹家”。
(八)稻草人谬误
歪曲对方的观点,使它容易受到攻击,这样我们攻击的观点事实上根本不存在。
(九)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
当争议被表现得好像只有两种可能的选择时我们一定要特别当心,事实上总有两种以上的选择。
![](https://img.haomeiwen.com/i2423406/4eb42dd0adead02f.png)
(十)乱扣帽子谬误
错误地假设因为你为特定事件或行为提供了一个名称,你也就合情合理地解释了这一事件。
![](https://img.haomeiwen.com/i2423406/1a63c7989ff5ca13.png)
(十一)光环效应谬误
使用模糊、引发人们强烈感情认同的美德词汇,使我们倾向于同意某件事而不去细致检查其理由。
![](https://img.haomeiwen.com/i2423406/7823259c5f7c5c2f.png)
(十二)转移话题谬误
![](https://img.haomeiwen.com/i2423406/b69c79c85a408608.png)
(十三)循环论证谬误
在推理过程中已然假设自己的结论成立的论证。
![](https://img.haomeiwen.com/i2423406/f656ef26b60c1092.png)
六、有什么重要信息被忽略了
以下是提问的线索,有一些内容可能和之前的重复了
1、常见的反驳论证
2、遗漏掉的定义
3、价值观假设
4、事实来源
5、收集或组织证据的其他技巧
7、遗漏掉的或者不完整的数字、图表、表格或者数据
8、省略的结果
七、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你很少遇到一种只能从中推断出一个合情合理地结论的情形
打破二分式思维方法:很少有重要的问题我们可以简单的回答“是”或者“不是”。为了避免这种思维,我们可以把各种结论放到具体语境中来加以避免。这种限定的过程需要你对任意一个结论提出以下问题:
结论在什么时候是精确的?
结论在什么地方是精确的?
结论为什么或为了什么目的才是精确的?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可能结论:例如我们可以把论题“我们要不要关闭市中心地区的酒吧?”转变为“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来解决一部分大学生深受酒精中毒折磨”这个问题,很多可能的解决方法就涌上我们的脑海。
以上便是《学会提问》中的主要内容,虽然看上去很复杂,但学会之后一定是大受裨益:当我们面对自己的重大抉择时,能够清晰地分析利弊,为自己选出正确的道路;当我们看到市场上五彩缤纷的广告时,也能够如大海捞针般,选出真正值得自己信赖的产品。更重要的是,你还会知道如何才能更加清晰地、更加有说服力的把自己的观点传达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