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需要
高手有话说:
本能的需要是很容易满足的。
使我们焦躁不安的恰恰是其它的那些需要。
人饿了就得吃饭,渴了就得喝水,冷了就得御寒,热了得避暑,累了要休息,还要生儿育女。在社会中生活还得有谋生的手段以及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这种欲望和要求就是人的需要。这些条件是不能缺少的,缺少了就会造成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
用专业的术语来解释需要就是:人要维持和发展自己的生命,就必须有一定的外部条件来满足它。当这样的条件缺乏时,就会反映到人的头脑里,让人产生对所缺物质或社会条件的要求,这就是人的需要。
需要都有对象,没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动物也有需要,至少动物得要满足自己的生理要求。
人除了生理需要之外,还有社会性的需要,而且人的需要受到社会的制约,带有社会性。比如说狗为了争抢一块骨头会互相追逐,而人会因顶不住压力,而跳楼自杀。8月30日上午,深圳天安云谷华为公司,又有一位员工因为工作压力,跳楼自杀。据传,这位华为员工,已经在华为工作八年了,因最近一次绩效考核的问题,一时没有抗住压力,自杀身亡!众所周知华为是采取末位淘汰制的,所以据猜测这位员工可能是面临解雇的境遇。
所以人的需要是不断发展的,人的需要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当旧的需要得到满足,不平衡消除之后,新的不平衡又会产生,人们又会为满足新的需要而去追求新的对象。比如上面提到的这位华为跳楼员工,他的温饱住行需要相信已经达到要求,开始在朝着奔小康、追求享受的路上前进着,结果他的这种需要中途遭遇流产,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而不是打开另一扇窗!
从需要产生的角度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自然需要是由生理的不平衡引起的需要,又叫生理需要或生物需要。比如吃饭、喝水、睡觉、求偶等的需要。
社会需要是反映社会要求而产生的需要,如求学、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就、人际交往等的需要。社会需要是人所特有的,是通过后天学习得来的,所以又叫获得性需要。
从需要满足的对象角度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是对社会物质产品的需要。比如要买房子、买车、买手机、买电脑、买衣服等等
精神需要是对社会精神产品的需要。比如对文化知识的需要,对音乐、舞蹈、美术等美的欣赏需要。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物质产品的需要不仅满足人的生理需要,还要满足人的审美需求。
比如说,男人购买一辆车,这辆车不仅能够开到任何一个地方,还需要对品牌样式的需求(如奔驰 宝马 大众 比亚迪等, 越野型 休闲型 商务型等。);再比如说女孩子去商场购买衣服,买衣服本来就是保暖遮羞用的,但是很多姑娘左逛右逛,左试右试,不仅要找到自己能穿的衣服,还要满足款式、审美、稀有等各种品味的需求(如韩都衣舍 太平鸟 秋水伊人 拉夏贝尔等,时尚型 清纯型 商务型等)。
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还得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来匹配。例如:没有教科书、没有上课的教室,就难以通过讲授的方式获得科学文化知识;没有电视机、电脑、手机,就很难了解国内外的新闻趣事。
人是高等动物,但总归还是个动物。所以衣食住行和安全的基本需要满足了,其它的需要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那就是更开心的事了;如暂时获得不了,请不要学华为跳楼员工的行为,欢迎来找高手聊一聊。
▼
十八点心理,高手在这里等你
▼
让我陪你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