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高僧故事图(一)

2023-11-11  本文已影响0人  离离风翼

上海博物馆收藏有南宋画家梁楷的一幅长卷画:《八高僧故事图》,全画共分为八段,每段画配一个题赞。

画中共有10位高僧,描绘了高僧们的禅事逸闻。

八高僧故事图

先看第一个故事:达摩面壁·神光参问。

达摩面壁·神光参问

题跋:

僧神光闻达磨(摩)住少林,乃往参承。师端坐,不闻励诲,光曰:诸佛印法,可得闻乎?师曰:诸佛印法,匪从人得。光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师曰:将心来,与汝安。光曰:觅心了不可得。师曰:与汝安心竟。

故事讲的是初祖达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创立禅宗。

高僧神光来向达摩祖师请教佛法,达摩祖师不理他,神光一直恭敬的侍奉,直到感动达摩。

达摩告诉他:“佛法并不是从别人那里获取的。”

神光请教说:“我的心一直不得安宁,乞求师傅让我心安。”

达摩说:“把心拿来,我让它安宁。”

神光参悟到:“原来没有一颗实体的心能够拿出来。”

所谓“不安”,也不过是妄念。

达摩说:“我已经让你的心安宁了。”

意思是达摩祖师明白,神光已经证悟。

神光最终成为了二祖慧可。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关于“明心见性”的禅理,心无外求,破除妄念,即是心安。

看画作。

画家截取了树木和石壁的一部分,只作为背景的交代,重点突出了面壁的达摩和恭敬的神光。

在达摩祖师与神光之间,画家安排了一个下弯的松枝,有意无意地隔开了两人,也代表着达摩祖师还没有传法给神光的意愿。

达摩祖师

达摩祖师趺坐于石台上,面向石壁,身着红色连衫风帽。

除了堆在石台上的衣服的褶皱,画家将衣服只勾出轮廓,重点描绘了达摩的五官表情。

即便是个侧脸,我们也能看出,达摩西域人的特点:毛发浓重,阔目高鼻。

达摩微闭双目,表情宁静,处于禅定的状态。

再看神光。

神光

神光身着玄色袈裟,恭敬地立在达摩身后,身子微弓,双手合拢。

神光脸上的表情很沉稳肃穆,似乎丝毫没有因为达摩祖师的不理睬而表现出失落的样子。

第二段:弘忍童身·道逢杖叟

弘忍童身·道逢杖叟

题跋:

五祖弘忍大师,蕲州黄梅人也。姓周氏,生而岐嶷。童游时逢一智者,叹曰:“此子缺七种相不逮如来。”后遇信大师得法嗣化于破头山。

意思是:

五祖弘忍大师,前世是蕲州黄梅的栽松道人。他转世到一个姓周的浣衣女子腹中,出生后随母乞讨,生活漂泊艰辛。

弘忍儿童时遇到一位智者,智者一见到他就感叹道:

这孩子只缺少佛陀32相中的7种像啊!

意思是虽然赶不上佛陀,但也是很有慧根的人,如果出家修行,定能承袭佛法。

据介绍,这位智者就是道信禅师。

后来弘忍跟随道信大师,得传法嗣位。

再看画作。

画面的背景与上一幅相似,山脚下,古树间,老者与弘忍在山坡相遇。

弘忍与杖叟

老者弯腰弓背,以竹杖支撑身体,眼睛看着弘忍,并用手指着他,似在为他指点迷津。

我们看这位老者的面部,瘦骨嶙峋,一双眼睛既有老年人的年龄特点,又透出柔和而坚定的目光。

再看弘忍。

虽然身材矮小,还是个孩子,但他表情十分沉稳,耳朵大的出奇。

只见他躬身下拜,双手合十。

他的表情动作表现得更像一个有修行的禅师。

这一老一少,分列画面两端,又用鞠躬合掌,和注视与手势相互关联。

画家梁楷在表情和眼神上的把握尤其精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