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菜鸟成长记生活方式设计成长励志

Mindset | 如何正确地和更优秀的人打交道?

2019-02-07  本文已影响65人  Nataliamok

最近一直有读者问到怎么可以与更优秀的人交往,而不是只是简单的点头 / 赞之交,这期想来认真分享一下!

呐,拿起小板板做笔记了:)

首先,建议大家不要太功利化。正如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毕竟每个人都有值得其他人学习的东西:) 所以「优秀」的定义从来就不是按头衔 / 财富来定论的。

我自己的话当然也很喜欢链接一些比我更优秀的人,不断提高自己!但我知道他们平时很忙,一般不好意思打搅;所以每次交流的时候我会谈话尽量精简,同时也会想办法怎么可以呈现自己的价值,从而被记住!甚至是平时多留意他们有什么需要被帮助的,主动给予:)

因为比你优秀的人,其实都不太需要你。

所以你要努力地呈现自己的价值 - add value,而不是一味地单向索取。

例如几年前,我曾经担任过TED talk的志愿者,当时就帮助了一位美国的演讲者做了一下简单的交流,但是居!然!被!记!住!了!我们后来还有保持联系,还被邀请去了他的航空展,超幸运的:) 🍀

再例如,我的脸书也加了很多国外很优秀的创业者,但是我从来不会和他们寒暄,反倒是平时跟他们在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上互动,分享自己的想法。

反正当我遇到比我更优秀的,我会是主动找机会交流呈现自己的价值,而不是打扰 / 索取的姿态;港真,很腻害的人基本在别人走近就已经能嗅出什么企图了。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懂得主动给予是很重要的。

例如我有部分读者也很聪明会经常和我分享他们也知道的东西,那么我也和第一时间分享我知道的消息,那么这样就很好了,互相促进的关系!但是也会有一些,每次有什么疑问就直接发过来有点天经地义式地等待被解答?或者其实不必要的寒暄也没什么意思。

港真,这个社会很现实,不是加了个微信 / 脸书或者共同出席什么活动就可以成为朋友了。。

反正真正的朋友从来就不是寒暄得来的。

好奇大家对朋友的定义是什么?🤔

来自wiki:

朋友是指人际关系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人;他们之间通常没有血缘关系,但又十分亲密;他们通常会对对方诚实、忠心,以及为对方着想;他们的性格、兴趣等可能较为相似,而且可能经常一起活动;他们亦会互相帮助,例如聆听对方烦恼和给对方建议;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朋友是能够信任的伙伴。

以下是我对交友的一些看法:

1.Rule Of 150

不要太滥交。

即著名的“邓巴数字”,由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提出;该定律根据猿猴的智力与社交网络推断出: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

港真,我个人是极简主义者,关注的公众号现在只剩32个,但现在微信不知不觉居然已经有4000多人了,感觉以后会慢慢删减一下完全没有交流的了,毕竟大家的注意力都很值钱,看得太多太杂到头来真正来想真正关心的人反倒可能被杂乱信息遮挡了:(

我自己也真心不喜欢滥交,年纪越大,交友也越谨慎;还有,复利效应同样适合在人际关系中,能真正能入我们圈子的平时都会互相支持的,毕竟健康的关系都需要双方维系,而不是靠寒暄得来的。

2.Forge your own bubble.

你能走多远,就看和谁同行。

“You’re the average of the five people you spend most of your time with”.

- Jim Rohn

“你是你身边五个人的平均水平”。

这个真的很认同了,因为身边的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认知,行为,价值观等!

但我也有发现,其实很多人的妒忌心很重!特别是对身边的朋友,一旦感觉你更优秀了,甚至会出现排挤什么的?看看最近大家参加旧同学聚会 / 拜访亲戚是不是这种感觉?🤔

Mindset真的会影响很多人,反正我自己是恨不得身边的人都比我优秀一大截,这样才更有动力成长呀!

所以注定我们总会和一波人建立关系,而又离去一部分人?

继续谈回来,我自己现在身边很亲近的五个人,除了平时一起hangout,当然还会经常互相分享,或者是看到什么感觉对方会感兴趣的会第一时间转发!虽然我们不经常在同一个国家,但那种相互扶持,知道发生什么事会第一时间帮忙的感觉特棒,有时候发觉有他们在身边简直是超级幸运的:)

很鼓励大家有条件的话不妨多和外国人交朋友(深交的那一种)平时聊天就真的很自然会了解到各种信息差,文化差异,然后慢慢地潜意识中会学会从别人的文化角度来分析问题,会令你的思维成长更快的!特别是未来世界会进一步融合,我一直深信的一点:就算未来的科技再如何发展,熟悉各种文化差异的人永远不会被淘汰,因为科技永远取代不来这一点。

你们呢?

身边最亲近的五位构成如何?

话说其实我很小的时候就一直和比自己年龄大的人交流比较多,所以很早期就比同龄人成熟:)

但其实除了接触比你更优秀的人,自己一直变优秀才是王道!

进行大量阅读

看各行各业大神们的最新动态

多和不同的人聊天,打破行业间的隔阂

关注我的公众号

哈哈,等了,欢迎各位补充其他

再回到「打交道」这一个点,估计现在大家都是线上交流为主,接下来也想科普一些正确的线上交流礼仪:)

💬

例如微信作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已经很严重地渗透到日常生活了!虽然极大提升了我们沟通的效率,但也让我们随时变成「被骚扰」的对象。

例如平时聚会,参加event,交流会等等,很神奇会经常看到很多人恨不得把全场人的微信都添加了?或者经常因为信息泄漏,会时不时有陌生人制造各种借口想添加微信,特别是很低水平的微商,例牌美女头像,朋友圈散发各种鸡汤,一般看到这些,真心不好意思了!或者是经常群发消息、集赞、打广告的人,每次出现问题都当你是免费google的人,情商简直是有点低了,其实这些行为一直在拉低你的身价。。

1.进行自我介绍是最基本的礼仪

大家有没有同感,同样是添加陌生人,其实通过打招呼的第一句话就已经很区分人了?我自己就特欣赏那些通过后主动介绍自己的:)

其实在这个大众都喜欢「滥交」时代,添加通过后的自我介绍基本成为第一印象!但还要对方亲口问的,其实就已经浪费了大家的时间,第一印象很不好了。

当然最不喜欢那些一上来就直接问:“在吗?”,大部分这类型的开头谈话,基本是对方在一直说一直说完全没有重点,尽力远离就是了。。

2.时间就这么的不值钱?

说到底还是效率的问题。

就微信来说,估计发语音已经成为最被讨厌的行为!说实话,不是关系太熟其实没啥必要发语音的,这种行为简直可以列入自私行列,方便自己却辛苦了对方;一般可以打20个字表达的东西,却换来了50多秒语音的滥用??

或者乱发是十几条文字,完全没重点的沟通行为!像我自己的话,每次主动的谈话我会一般会先想好想谈的东西,有点条理,而不是突然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3.免费才是最贵的。

虽然国内的付费习惯近年来才刚出现,但是聪明的人一般都会很懂这些做人的礼仪。特别是遇到比你优秀的人,要知道交流的分寸,千万不要有一种心理认为别人比你「优秀」,就有「义务」教导你。

例如我们这些在国外做咨询直接谈hourly rate的,客人自己也会很尊重我们的时间(他自己的钱包)所以才会是真正的办事高效;具体想解决什么问题,能不能解决,可以出方案的我们就直接提供选择;而不是一直拖拖拉拉,绕圈子,正所谓you always get what you pay for.

但回到国内,很多人很喜欢先交"朋友"?然后想要得到“免费的咨询”?这个的确是有很大的文化差异了,但其实大家明明就知道天底没有免费的午餐,请养成对「知识付费」的礼貌。

港真,就算加了微信,其实充其量也只是微信好友;真的,选择解答是出于礼貌,而不是义务:)

例如身体不舒服去门诊问问,医生也得收咨询费呀;为什么换个行业,专业的人就这样被滥用了?这个的话我国内的律师医生朋友经常吐槽了!

4.请不要群发信息

群发信息简直是最暴露情商的行为。

就像前几天从年二十八一直现在还有收到群发信息,基本就是「打扰姿态」了。港真,比起这么没有诚意的短信,我是情愿不发的!一旦想发送的话就好好编辑呀,实在没有时间的话,高手们是可以将群发信息伪装成私发的,有点创意就好了哎(当然我也不鼓励这个)

5.最后关于社交软件

说实话,我自己其实越来越不喜欢用微信,现在慢慢用slack / telegram,微信的即时联系说实话很压抑;工作的话,我现在反倒是喜欢回归邮件,因为没有那种需要即时回复的无形压力。

还有,我真心觉得现在的所谓社交软件都是很反社交的!每次在朋友圈 / Instagram看到很多人post出来的所谓完美照片,你知道她们在背后花了多少心思,用了多少时间吗?

港真,其实真正的朋友会是那些你想第一时间分享喜悦 / 悲哀的人,而不是简单的点赞之交,所以不要太「滥交」了!我认为身边有几个很要好的朋友就足够了,然后相互扶持共同成长,比更多的点赞之交来得有意思多了:)

Stay tuned for more!

更多往期文章👇

Habits | 大年初一,来谈谈习惯的力量

Thoughts | 大众的思维局限性?

Note To Self | 致各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Fight or Flight | 生活的更多可能性?Mindset | 思维是怎么区分人的?视频分享 | 其实我们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

社交时代? | 告别FOMO,一起来拥抱JOMO

How To Escape The RAT RACE | 你在认真生活还是只是在混日子?

Natalia

常年在地球某一角的文艺金融女.

www.nataliamok.com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