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成绩更重要的是自信和自我价值感
影响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绩而是自信与自我价值感
今天心血来潮去听了老师的《解放科举思想》的亲子课程,虽然我暂时还没有宝宝,但是也不影响我学习的心,早点学习对我自己来讲也是一种成长。
再加上本身我的工作也是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还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一开始我从老师其他学员的口中听到为什么要解放科举,我还不太懂,今天听完了系统的课程,简直醍醐灌顶。
一个制度的产生,并且一直延续到现在还在使用,必有其延续的必要性和功能。我们要做的不是去取消,而是跳脱出来,以更加全观、更加长远的眼光去看待这个带给我们的一些有利因素,同时也不必要被他给限制住或者被他带着走。
也不必要因为这个有局限的制度而对漫长、充满变化的、充满各种可能性的人生,产生焦虑与担忧,而紧张地去逼迫孩子非得要怎么样。
老师从几个角度来分析了科举制度的由来,以及现代社会中的一些限制,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和孩子的人生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科举制度是绵延几百年到今天一直还在沿用的制度,肯定有他的可操作性。
比成绩更重要的是自信和自我价值感农业时代的科举制一来这个制度是为了管理者更好地能够限制住下底下的文人传播思想,让他们把时间都花在应对科举考试上,专心于学习、写文章、做学问上,而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传播一些个人的思想学潮。
二来也能让一个家族能够光宗耀祖,带领这个家族走出农民身份,晋升更好的地位的一个途径。
的确在那个时代是有非常大的作用的,对于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家族命运来讲。
到了工业时代,有个各种公司,那个时候大学也非常的少,考上好的大学的确是和好的工作挂钩的。
但是到了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考试成绩已经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过好日子的唯一标准了,也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有好收入的唯一标准了。
难道成绩好了,进入了好的大学,有了所谓的好工作,就能够负担现在快速发展的时代变化所带来的各种开支吗?
现代人对物质的需求更是比之前高很多,很多新鲜的东西都想要尝试、拥有。你是不是也想着做些副业什么的来增加收入?
即便是现在你毕业于好的大学,有很好的工作 ,现在的时代快速发展,不知道哪天你的公司就面临着变革。
你也在不断地改变,你可能不会在一家公司太长时间,更等不到升职加薪可能这家公司就进步变革了等等,充满了不确定性。
即便是你有了所谓的铁饭碗工作,升职加薪可能需要过好多年,那些基本工资都不能满足于你日常的生活开销,不断上涨的物价,让你对现在的工资都不太满意,你又怎么能够要求你的孩子一定要走这样的路呢?一定能够保证他进入了这些单位就一定能够生活的很幸福?
比成绩更重要的是自信和自我价值感所以科举制度在现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存在着很大的限制。
但是这不是让我们去取消考试或者抗拒,而是我们需要明白他只能涵盖一部分人,评价标准也是有局限的。
考核肯定是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的,那么他考定的范围肯定也是由一部分人划定的,比如我们现在考的英语、语文、数学等其他科目,那么划定一定范围后,肯定有一部分人天赋+努力是能够适应这个制度的,所以他们能够取得高分。
而另一部分人可能相对的不适应,所以就取得不了很好的分数,但是这不意味着他们就是没用的人,或者在其他方面没考核到的就不好了。
比如现在考的是语文,但是有些人的天赋在动手能力上,或者运动方面,所以只是不适合考试而已。
比成绩更重要的是自信和自我价值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家长硬是要逼着孩子追求所谓的成绩。
并且成绩不好后,就贬低孩子,把孩子贬低的一无是处,成绩不好就相当于没用,或者不配拥有更好的生活。最后会产生两个结果:
1、孩子逆反,更加不学,而你因为他成绩不好就把他贬低的一无是处,觉得他成绩不好就是没用,他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彻底崩溃,甚至对自己产生怀疑,产生抑郁等,这个后果不敢想象。
而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是一个人能够面对未来多变生活的,甚至翻身的最后的资本。
如果一个人成绩不好,但是他对自己非常有自信,自我价值感很高,在其他方面发展的很好,对生活的变化也很有自信去面对,那么以后什么样的人生都好,他都有足够的勇气面对。
而如果一个人自我价值感很低,会导致什么结果?
面对比他更好的伴侣,他要不起;但是太差的他又不想要,不上不下半吊子,他一直在这样的能量中晃来晃去,人生也好不到哪里去,觉得自己不配的更好的东西,又不肯将就太差的,所以面对各种东西都会犹豫不决。也不会有太好的人生。
这个是你想要你孩子拥有的人生吗?
比成绩更重要的是自信和自我价值感2、你与你孩子的关系肯定是会越来越差,你贬低他,他看到你的感觉肯定不好。
你在孩子地方失去了信任,失去了影响他的基础,你说什么他都不会听。
如果他失去了影响他的基础,以后的几十年的人生遇到各种问题,他宁可问别人也不会和你说起。
每年过节回来一下就走了,和你没有任何的亲密的互动与陪伴,到老了你们的关系依然是很紧张,这个你真的是你要的?
每个人把孩子带到这个世上,都是想要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有孩子的到来是来增加幸福的,不是最后让大家关系更加糟糕的。
而一个有智慧的家长,不是逼着孩子去读书,而是等待孩子慢慢长大,不是说完全让他不读书或者是把他逼的很紧,都不是,而是根据每个孩子性格、环境等各方面的不同,合适地把握度,既不是逼的很紧,也不是一点都不管。
真正有智慧的家长是先去提升自己,让自己先有智慧,有丰盛的思想才能给孩子更多的智慧。
你们亲子关系好了,你更有智慧了,能够带给他引领,你才能够去影响你的孩子,给予她人生路上一些好的选择与指引。
比成绩更重要的是自信和自我价值感反观我自己的人生,从小到大走来,在学习上算不上特别出色的,也不算是特别差的,马马虎虎,考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大学,美术上也不算是特别优秀,但是我骨子里有一种天生的努力的基因,就是不服输,很要强。
但是我妈妈从小带给我的信念就是,她之所以这么辛苦都是为了我,妈妈辛苦工作这么忙都是为了让我读书。
这让我一度非常匮乏。大学里寝室同学在看电视,我在图书馆学习,不敢让自己放松,就是为了让自己拿奖学金,可以减轻父母的压力。
去打工赚些钱,也是为了减少她们的负担。做这些并没有让我觉得开心那时候也并不知道让自己感觉好,开心这么重要!
这些都让我觉得压力好大,大学的时候很多事情都没有怎么享受过。
当我小时候成绩不好的时候,妈妈也会打我骂我,这个在很多孩子的童年里可能都经历过。
她会说,你怎么这么没用,这么点书都读不好,以后怎么办?进不了好的大学,你的工作怎么办?那怎么能嫁一个好的对象?
或者说,你怎么没用,我白白让你读了这么多年书了,你怎么不按照我的要求做等等。
然后我就觉得母亲给我各种施压。
长大工作后,在人生其他方面也各种施压。
更别说是给予建议了,我都不太想听她说话,因为一说就是被各种嫌弃,各种挑剔,各种说不配得,让我在她地方都觉得我一无是处,什么都不好,然后一见到她,那种不好的感觉就会来,谁还会想要亲近她呢?
感觉好久都没有抱抱她和她亲密互动的感觉了。
从小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抱着妈妈和妈妈非常亲密,陪着妈妈一起买衣服,逛街就特别羡慕。好像这样的时光很久没有过了。
还没等她开口说,那种无形中的被挑剔的感觉就上来了。
所以长期以来我们的关系也是并不怎么好。
比成绩更重要的是自信和自我价值感等我修炼了吸引力法则后,才知道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特别重要,对自我的认知是陪伴自己一辈子的,既然我以前在母亲地方得不到肯定,我唯一能让自己走出来的,只有我自己。
只有我更加认同自己,先给予自己爱,给予自己肯定,不管我做什么,我先认定我自己,觉得自己可以,觉得自己配得,慢慢地给自己更多的关注和爱,让自己重新建立自信,重新地去欣赏我自己。
这样让我的自我价值感慢慢地升起来,并且越来越好。
但是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自我觉知力,感受不到这些方面的自我成长,或者有些孩子特别会钻牛角尖,是不是就很难出来了?
你越早地能够影响孩子,和孩子保持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带给他鼓励和信心,不管以后他做什么,他的内在都是非常有力量的,都是有一个安全感的,觉得不管我做什么,我的家人都是非常支持我的,非常爱我的,即便是我做的不够好也没什么,他们肯定是接纳我的,支持我的。
这样的孩子即便是在一件事上做不好,他也会有信心重新站起来去面对更多的挑战。
而相反的,可能就一蹶不振,甚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做什么都做不好,不愿意做任何的新的尝试,每天郁郁寡欢,这样的人生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父母的自我成长和智慧,以及良好的亲子关系,才是你引导孩子的基础。
你给孩子的爱与支持、自信与高的自我价值感,才是给一个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而不仅仅只看到所谓的成绩上,而忽视了孩子整个人生各方面的成长。
考试成绩这个只是他人生中很小的一部分,不是评价的他的唯一标准。
你好,我是吸引力法则学习者静静,跟随紫雨老师学习了五年,亲身体验了从不爱自己,价值感低落,爱人爱己都患得患失,到现在越来越自信、有魅力,周围朋友都很爱我的过程。
从前我的生活墨守成规,听父母,现在遵从自己内心,给别人带去价值,让他们得到所要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