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惜粮食从你我做起

2020-11-02  本文已影响0人  珊家园

打小就接受着爱惜粮食的家教,六十年代初物资匮乏,更是不敢浪费一粒到口的粮食。至于在小学课本上那四句古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顿挫抑扬,朗朗上口,但仅是“阿宝背书,有口无心。”

图片来自网络

真正有体会那是到农村插队务农时期。跟着老乡下种、浇肥、耪地、拔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每一粒粮食,都浸泡着汗水,经历了风雨雷电。

粮食看似普通,其实是最了不起的劳动成果,它给予人类生命和健康。农民是最懂得敬畏粮食的人,他们珍惜每一粒粮食。在农村,老乡那怕是掉了一块杂粮馍,他都会捡起来,拍打拍打,送到嘴里。

那时候芒种时节,我们跟着老乡,顶着酷暑在麦田里收割,农家的小孩就在后面捡拾遗漏的麦穗。收割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掉落的麦粒,老人还会在麦田里放鸡,让鸡来啄掉在泥土上的麦粒。收割后的麦田安静下来了,许多麻雀飞落到田里觅食……乡亲们不忍浪费一粒粮食,收割一遍、拾穗一遍、鸡吃一遍、还有剩余的就留你给了麻雀。

农村六年的苦难生活,使自己至今还保持着对粮食的珍惜之情。在家吃,不多烧,在外吃,不多点,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现在提倡“光盘行动”我是举双手赞成。

珍惜粮食是一种美德,与贫富无关。现在生活富裕了,有些年轻人根本没有节约粮食的概念。

有一次,我在XⅩ经济开发区食堂吃午饭,来就餐的都是科技单位的技术人员,看到不少年青人都是没有吃完,就把饭菜倒进回收桶,看看真是可惜。

粮食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中的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脂肪、淀粉等都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现在科技发达了,人类可以制造出各种各样的高科技产品,但粮食还必须得从地里长出来。

并非危言耸听,饥饿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在新冠疫情、大型蝗灾以及极端气候的相继冲击下,全球的粮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虽然目前我国粮食处于安全状态,但也要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爱惜粮食从你我做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