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是检验区块链的唯一标准
对于区块链的争议一直存在,有人说是概念炒作,有人说是继互联网之后另一次人类最大的革命。区块链(Blockchain)概念其实已经超过十年,迅速经历了无人知晓、资本热捧、创业风口、遭到质疑的新事物“标准流程”。
然而,风光无限也好,资本寒冬也罢,归根到底,技术创新是为了创造价值,因此,落地是检验区块链的唯一标准。区块链遇到了资本熊市、遇到了炒作狂潮、遇到了技术瓶颈。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区块链落地如此困难?
区块链落地难在哪?
区块链要想真正的落地,就必须具有实用性且融入现实世界中相应的应用场景。但是区块链落地困难,就难在无法真实的融入进现实世界中,因为目前区块链和现实世界难以进行数据信息传输。
想区块链有落地应用,就必须和外部数据进行关联。但区块链本身是一个封闭的确定性的的系统,只能获取到链内的数据,而不能主动调取或访问到链外真实世界的数据。主要是因为区块链无法主动发起网络调用,而链上智能合约是被动接收数据的。
其次,区块链是一个基于共识的系统,它的正常运行建立在要保证各个节点在验证同一个程序的时候,可以达到确定的相同的结果。因此它必须依照系统内部的信息来自恰的运行才能保证这一点,不能基于外部世界不确定的信息。而我们知道在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具有多样性,人们自身在寻找数据的时候也需要经过筛选和验证。
区块链如何真正落地
首先从技术角度来说,区块链已经走在科技前沿,它是密码学、分布式系统、博弈论等技术的集大成者,技术的创新非一蹴而就,需要更多专业的科研人员及实践者加入到这场大的变革之中。而目前国家也正在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就在上月国家商务部就曾发布《商务部等 12 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平台经济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利用区块链等技术促进商品交易发展。但想要真正落地,首先就需要解决链上与现实世界数据交互的问题。
区块链要想基于外部世界的数据做落地应用,就必须化主动为被动,不能主动去拿链外数据,必须要依靠中介把外部数据输入上链。这个中介就是预言机。简单来说,预言机就是一个提供你所需要的任何数据和结果的中介。
央行论文提到的预言机工作原理示意图在去年,央行发布的报告《区块链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中,也提到了预言机,并把它定义为:区块链外信息写入区块链内的机制。
一个链外的数据或者事件,经由预言机以交易的形式发送到链上以后,就变成了一个确定性的输入,就可以被智能合约引用了。由此解决了链上链下数据交互问题,将会为区块链带来颠覆性的发展,加速应用落地和生态构建及发展。
不仅如此,预言机应用场景涉及广泛,近日得到路透社报道的DOS network,以及此前得到广泛关注的Chainlink、Oraclize、OracleChain等均专注预言机领域。目前而言,市面上预言机主要的应用场景有保险、溯源等。
DOS Network预言机比如保险应用场景,链上的保险类产品,例如天气险和飞机延误险。这些险种非常适合做自动化赔付,因为它们都是基于客观事实。飞机到底有没有延误,在特定时间到底有没有下雨,这些航空局、国家气象局都有标准数据,能够公布出来。如果我们通过预言机来联通这些数据,就能实现链上保险的自动赔付。
而在溯源这个应用场景里,区块链技术具有监管性质的角色。溯源主要方向有版权、产品、食品等,通过预言机实时传输现实世界里相关检测数据,最终实现用户对溯源的每一环明明白白,让无论是版权、产品还是食品都能做到良币驱逐劣币的效果。
预言机本来的性能主要是用于链上链下数据传输,因此在未来也将扩展和运用到更多的新应用场景。毋庸置疑的是作为创新的前沿科技产品,预言机这一工具将会在区块链未来发展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预言机可以帮助实现需要与外部世界交互的应用场景,加速区块链发展和应用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