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老师国学课堂】古人旅游都去哪儿

2021-04-30  本文已影响0人  江俊博

古人旅游都去哪儿

文/江俊博

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里,山中有怪,河里有妖,唐僧师徒为了取经,除了要受路途遥远之苦,还得降妖除怪,哪有功夫欣赏沿途风景。然而,这毕竟是神魔小说,将那些妖怪还原成现实中的动物或人,真正的玄奘法师,路过青山秀水,看到异域风情,应该也会叹为观止。

有的人为了探索求知而去游览全国各地,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南北朝时期的郦道元读过许多地理学著作,他在游玩过程中发现,当时的地理现象和古书中记载的有所变化,于是,在游览了今天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内蒙等广大地区之后,最终写成了古代中国地理名著《水经注》。他每到一地,除了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

明朝著名医学家李时珍与郦道元相似,他发现古代本草书中存在错误,决心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先后去过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

还有人为了提高涵养、修身养性而去游玩,宋朝文学家苏辙曾经在一篇书信里说,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文章是志气的外在体现,志气要靠结交英豪俊杰,游览高山旷野来充实。那么他去了哪里呢?秦朝和汉朝的故都,终南山、嵩山、华山,还有奔腾不息的黄河。

官场失意后寄情山水的人也不少,他们游玩之后往往也会留下佳作。例如唐朝诗人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为了排解内心的愤懑,常常去永州城郊,寻一些幽静深远的地方,并写出一系列散文,合称为《永州八记》。政治失意后借游玩来缓解心情的决不止柳宗元一人,大家熟知的欧阳修、苏轼等都有这样的经历,根据就近原则,他们游玩的首选地大多是自己的贬谪地。如果连贬谪地都没有,就只好随波逐流,漫游中国,诗圣杜甫就是如此。

如果自己的政治抱负有望实现,或者官场得志,那么游览的地方就显然不同了。比如北宋改革家王安石,他初涉官场,正值壮年时,拥有很大的政治抱负和自信,于是他在路过浙江塔山时,登上了飞来峰,写下了“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不朽诗篇。当然,前边提到的杜甫在年轻自信的时候,也曾经游泰山,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的豪壮诗句。

由于职业需要,有的人必须外出旅游,例如唐朝画家吴道子。唐玄宗命令他去过不少地方绘画,有一次,命令他去嘉陵江写生。吴道子漫游江上,纵目远眺,将一幕幕好山好水记在心里,却并不绘制草图。等到皇帝索要图画的时候,吴道子当场绘制,令皇帝赞不绝口,传世名画《三百里嘉陵江图》就是这样来的。

而受到皇帝命令的明朝航海家郑和,他曾七次下西洋,率领200多艘海船,2.7万多人,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曾到达非洲东部,红海麦加,堪称“大航海时代“的先驱。

此外,还有很多人在参禅悟道或者烧香祈福时游玩,这里边既有文人墨客,又有广大老百姓。古代儒、佛、道三种思想都很兴盛,这三种思想曾经有过争论,但逐渐趋于融合,并最终形成了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思潮。因此在古代,寺院道观也是旅游的好去处,《洛阳伽蓝记》中就有老百姓入寺观看歌舞的记载,不少古诗词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道骨仙风或禅心佛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