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屋》笔记(9):龙泉寺的定位和品牌,曲线救国,走了一半
“两个北大的学生,没毕业就去龙泉寺了。也不知道为什么?”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里是凤凰岭上的一座损毁的无人古刹。2004 年初,几位僧人在学诚大和尚(时任福建莆田广化寺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安排下住进寺庙,重启了此地的修行生活与建设工程。如今,龙泉寺已经发展到百多位僧人与居士义工常住的规模,每日忙碌的运转着。
贤信法师,2009 年于龙泉寺出家,2011 年创建龙泉寺信息中心,2014 年开始举办 IT 禅修营,现负责龙泉寺弘宣部。出家之前的贤信法师有过数年程序员从业经历与数年媒体编辑从业经历。
您对于龙泉寺身上的这个“极客”标签是怎么看的?
我们的师父学诚大和尚,一直非常注重把佛教融入当代社会、融入当代文化,所以这边的整个精神风貌也是比较现代、比较年轻的。
“CEO”的微博:
对龙泉寺来说,这就是一个话题。这个话题之后引申的,是it这个特征(“极客”标签)。如果有人问,龙泉寺是什么?别人就会告诉他:就是那个it很厉害的寺庙。“it很厉害”,这个就是龙泉寺的标签,这个标签就是品牌。
所以在我看来是这样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全中国寺庙成千上万。龙泉寺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然后利用偶然事件,把这个定位推到公众面前。
从寺院来讲,我们自己其实并没有刻意去建立这样一种形象,或者是去炒作这样一种形象,更多是被社会大众、被媒体在宣传。
不管是主动花费,还是吸引媒体注意,它都抓住了这个偶然事件的机会。并在之后的战略中,巩固这个定位,强化这个定位。
与众不同、脱颖而出对它有什么好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香火更盛了。它本来的功能:佛法传播,会被更多的人接受。
你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对于我们,根本还是说能不能够给大家提供真正的信仰,提供纯正的佛法。
那这个定位是伪定位吗?看看伪定位的标准:
是否符合常识且易于被心智接受?是否易于被竞争对手快速复制?
- 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极少成为差异化概念;
- 产品齐全很难成为差异化概念;
- 价格是一项艰难的差异化概念;
- 目标人群是一项需要警惕的差异化概念;
和尚=IT高材生(赋值符号),这个点是否符合常识?不符合常识,是否易于接受?易于接受的。传统文人一向有才高入空门者,最出名的就是弘一大师。另一方面,现代人对和尚的期望,连“和尚是否可以结婚”都可以讨论,对高材那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是否易于被其他寺庙快速复制?招聘高材,日积月累形成这样的特性,可以复制,无法快速复制。
这个差异化,对真正的主营“佛法传播”有没有决断性的影响?IT能力强,无法影响。IT能力强→高材→高材者被吸引→这个寺庙一定有不同寻常的地方→佛法功底深厚→有利于佛法传播。第二条链条这么长,是谁来思考这些的呢?品牌自身并没有做,是消费者在思考。品牌只是给消费者一个引子而已,剩下的事情,消费者自己去做了。于是差异化这个起点,让主营顺利抵达消费者心智这个终点。
什么样的引子是比较合适的?意淫不成,还得看真实的用户怎么想。
那这条路算走通了吗?其实不算。现在随便采访一个人,如果想学佛法,中国佛教名刹都是谁,还是会说五台山、普陀山这些“行业老大”。提到龙泉寺,还是“那个IT很强的寺庙”。能走完那条心智链条的,是因差异化慕名而去实地体验过的人完成的。
曲线救国,走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