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光我也爱写小说

《故事集》民国1912

2017-02-05  本文已影响14人  爱吃蜜饯的陈

江南的农家院子里传来京剧的乐器声,大街上小贩叫卖着糖葫芦,小孩子们吵着叫大人拿钱买一根尝尝甜。

故事从这里开始——


《故事集》民国1912

自那开始过十余年了,简祯很多年没有回过北京了。

1912年的上海,民国初建元年。简祯从遥远的南方报考上了离江南千余里的“同济大学”,关于她的故事,我很少向别人提起。

简祯的家庭条件是我们那一带地方最好的,她的父亲是江南一带的布庄老板,母亲是戏院里的旦花。每到镇上庆祝节日的时候,我们便会约定一起去见识“戏曲”这种民间艺术。

简祯唱的一曲好南音,这大概也是因为出于母亲的喜好乐曲,她经常在夏夜里伴随着萤火哼几曲小调。也许是因为长久下的文艺熏陶,她儿时放梦想便是去上海最大的戏院里吟唱一曲家乡的南音。

“见许花梢弄月,照于芙蓉花台上。”

这样的词是她十二岁时便会哼唱的。

那个夏天的夜晚,我们跑去稻田里捉一整晚的萤火虫,被蚊子叮了一身包,回家总挨不了父母骂。

时间如白驹过隙,不过忽然而已,转眼我们都已十七岁。

我开始说,她去了上海的桐济大学。

其实之后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还是见过一面的。

1925年,我离开上海回到江南,在苏州河外滩见过她一面,还有她的丈夫。

简祯说遇见冷凌夜是她这辈子最幸福的事,能共同度过余下的岁月也算是今生无憾了。

我想,或许她儿时的梦已经实现了。

1931年日本打进中国,天下战乱,这场战争打了十几年,此后我再也没见过她。

后来我定居北平,搬去的一个月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一年前的来信。

留声机里传来儿时的京曲声,四合院里迎来了北方今年的第一个春天。

《故事集》民国1912

我小时候常听人说,人死了要过鬼门关,喝一碗孟婆汤,忘记前世今生。不愿意喝的人,要入忘川河。

我有很多故事,可我讲不出。

恍惚间,我又听见谁在唱着那首曲子。

“谁家的清曲渐响渐远,响过浮生多少年。”

是啊,那些因为缘分而来的东西,终有缘尽而别的时候。

算算离别多少年未见了,但是这就是人生啊!

《故事集》民国1912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