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琴,重复还有这样的好处?

2024-02-18  本文已影响0人  宛与洛乐器

之前在一本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

“一旦一个动作变成自动的,你就有了思维空间去观察练习时的自己”。

在练琴过程中,重复练习一首作品或一个片段,这一做法,就是在让自己的演奏动作,向“自动化”发展。

在我之前的文章中,我提到过“肌肉记忆”的形成过程。就是先在头脑中熟悉乐谱内容,而后指导着自己的身体,通过一系列的演奏动作,使身体也在熟悉这些动作。

演奏速度的快与慢,力度上的重与轻,以及快到什么程度,轻到何种感觉,这些用思考或言语,只能描述个大概,更多需要自身感觉上的体验。

直观感受,也是最直接与最具体的。

所以也只能通过大量的重复练习,使身体适应与记住这些感受。

而后便可以在再次需要时,“一步到位”、“呼之即出”,直接进行了准确的演奏,这也便是练成了“肌肉记忆”。

今天宛与洛就借着重复,为大家补充分享一点内容:

重复的次数越多,在学琴者的身体上,反而越轻松,累的只有自己的头脑了。

身体上越来越轻松,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因为练习的强度,基本逐渐适应。

而且在身体动作上,逐渐开始形成“肌肉记忆”了,很多的演奏动作,都具备了精准度与标准化。

所以需要对细微动作上的调整与思考,也在逐渐减少。

那么为什么又说,累的只有头脑了?明明对动作上的思考,是越来越少了啊?

的确,此时身体上的演奏动作,基本已成为“自动化”。但大家可能忽略的一点就是,自己在每一遍的重复中,多多少少都保持了一些思考,以及对练习过程的“监控”,还有对练习结果的分析。

完全的“无脑”重复,那是“机械练习”,而不会形成“刻意练习”。

“机械练习”,很难使你通过重复,在演奏动作上达到越来越“标准化”的状态。

或者说,达到了一定的熟练度之后,就很难再更进一步地提高了。

因为没有留意每一遍重复,所产生的“反馈”结果,也没有根据这些结果,调整下一次的练法。

所以看似“无脑”练习很轻松,“解放”了全身,包括自己的思考,但实际上却阻碍了提高。

通过“刻意练习”式的重复,达到身体“解放”但头脑一直思考的状态,虽然“身不累心累”,但很值得,也很必需。

也正是因为身体上动作,越来越“自动化”了,这才保留了更多的精力与体力,而后“匀给”大脑。

让其对这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练习,产生思考与总结,从而形成“刻意练习”,从而达到纠正“弯路”、提高演奏技术的效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