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可以这么算
队上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从她年轻的时候开始,她的左脚就有一些跛,然后同队的孙子辈都叫她碑(䠋音百,跛脚)婆婆。我从有记忆开始,就一直叫她“碑婆婆”。长大后,老妈让我改口叫“婆婆”,说这么叫她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可习惯了改不过来就一直叫她“碑婆婆”。
碑婆婆有五个子女,两个儿子三个女儿,且家家生活得都不错。在我老家,生男生女都一样,当然不排除特殊情况和大环境偏向于男孩子,事无绝对。不过总体上来说,我老家算是很开明豁达的地方,男孩女孩在家里的待遇几乎分毫不差,自然赡养老人也不分男女。队上年龄上去的老人,一般都是几个子女协商一个月给多少钱,让老人有钱买生活用品和零时开销。
其实,家在农村,老人闲不住种种菜种种庄稼,开支也就买买盐、豆油、醋、交电费,以及一年四季穿的衣服鞋子啥,认真算下用不了多少钱。况且,一年四季衣服和鞋子也不是年年都买,老人也舍不得得挑好的贵的买,能穿能用就满足。老家人可能经历世事变迁过惯了朴实俭省的日子,家里两个孩子就要求一个月一个孩子给50块钱就够用,绝不会伸手向孩子多要钱。
碑婆婆一个人住不仅自己种包谷、油菜、花生、红苕、小菜,还一年到头满山坡到处转悠,不是扯金线草挖半夏就是捡蝉蜕。做这么多,就是为了一张嘴要吃,以及平时开销要零用。队上一些正直良善的人就逮着碑婆婆的子女说道:“你们兄妹姐弟几个,每人一个月给老婆子50块钱,她也不会见天地往坡上跑,连中午饭都顾不上吃。三伏天、阴雨天,就没见着她在家里歇着。一个月50块钱,一年600块钱,咬咬牙就挺过去了。”
碑婆婆小女儿说,“一年600块钱不贵,十年6000块钱,就是一笔大数字。”
第一次听到帐,还可以这么算,我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人,天天顿顿都要吃饭。难道吃一顿饭管一辈子不成。
现在全球大气层变暖,一年比一年热,就连过年的那些天,都是艳阳高照。绝不像小时候过一次年,有幸碰上一场雨落下或是一场风刮下来,冷得缩在屋里不敢跑到屋外逛逛游玩一番。我见着碑婆婆,早上七点钟左右就背着背篓,碑着脚一跛一跛往山坡上爬,就是为了多扯一点点金线草。
夏天,更积极,早上五点多钟就出门,运气不好收获少,她得走几十里路到下午5点钟左右才回到家里。这件事我知道,是因为有一年农忙家里发生太多事忙不过来,我和老弟趁空回家帮忙一下对付农忙,我亲眼所见,真无法评论她子女的做法是否对。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们老了,不知道他们的子女又是怎么对待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