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做加法

为什么你总是付出多得到少

2018-11-27  本文已影响40人  幸福就是刚刚好

学习到一个自我服务偏见的概念与大家分享。我们先来看看几种认知与事实的数据偏差。首先问一个问题,你认为自己的汽车驾驶水平在平均线以上吗?

我相信很少有人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在平均线以下,那些学了几天就上路的“马路杀手”加上那些转弯打开雨刮器的“女司机”,我的驾驶技术应该在平均线以上吧!

很多运动员在取得胜利后,一般会认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对于失败则归咎于于其他因素,比如,错误的暂停、对手太强大、不公平的判罚、裁判吹黑哨......
当公司利润上升时,一般CEO会认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而业绩下滑时,会想,如何让这些不争气的员工有点责任心呢?
最明显的是描述同一件事的主语都会不同:
我的历史得了100分;(第一次考试)
这个历史老师只给了我80分。(第二次考试)

同样是历史考试,一次考得好,一次考的不太好。人的自恋要求,导致自我服务偏差出现,考的好是我努力的结果,考的差是老师的问题,不好的总是别人,不是我。

自我服务偏差:当我们加工与自我相关的信息时,会出现一种潜在的偏见。一边轻易的为自己开脱,一边欣然的接受别人的赞誉。陶醉于自己优秀的一面,屏蔽自己阴暗的一面。这种情况,妨碍了我对于自我全面、正确的认知,因为A和-A是成对出现的。这时候就要用到另外一个概念,叫“镜中我效应”,我们只有通过镜子(包括一切镜面的东西,比如水中的倒影)才能知道自己长什么样子,只有通过别人的评价(这也是一面镜子,看见自己的所作所为),形成对自我形象的认知,镜中的自己要比实际的自己“光辉那么一点点”。这和“自我服务偏差”有关,是每一个人的通病(与生俱来的“自恋”需求)。

通过了解“镜中我效应”和“自我服务偏差”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这个陪伴自己一生的“熟悉的陌生人”。

这是我用见感思行方法写作的第27天,很高兴能与爱学习,有好奇心的你一起读书,前行。欢迎加入!


为什么你总是付出多得到少 为什么你总是付出多得到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