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阅读习惯养成计划
我是一个拖延很严重的人,并且我将拖延归因成时间管理问题。所以有一阵子我疯狂地买时间管理的课程和书籍,但买回来后依然拖延着没看。上周,学习了《拖延心理学》,才知道拖延从根本上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本质是一个人跟自身如何相处的问题。想让自己培养起阅读习惯,得从最根源的拖延问题开始,结合本书的观点,谈谈如何开始并建立我的阅读习惯。
001 从解决情绪入手
从表面上看,我们拖延的是读书,而实际我们是在逃避某种感受,而这种感受里深深地隐藏着我们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可能是恐惧,可能是渴望,也可能是怀疑、焦虑。比如每当我决定要开始看书的时候,我脑子里总是冒出另一件事:家里还有很多家务没做,然后我放下书去做家务。因为在我的潜意识里觉得读书是件辛苦的事,特别在读工具类、哲学类的书,读起来让我有深深的挫败感,并且无法立刻收获成果,因此转去做更容易的其他事。
改变先从摆正心态开始,摆正“读书”这件事的位置,从“可读可不读”放到“必须要读”的区间里,改变自己对读书的认识和定位,当再一次有其他想法冒出来想打断我,我要告诉自己“读书”比“家务”更重要,是必须要做的事。
002 时间感
时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客观时间】,它用钟表和日历来衡量;一种是【主观时间】,用事件来描述时间,比如,睡觉前我去看书。而造成拖延是因为我们的客观时间和主观时间发生了冲突,比如客观时间晚上10点30看书,11点睡觉;而我的主观时间认为我哄完孩子睡觉再看书,结果有时哄孩子睡觉后时间太晚了,后面的看书也就放弃了。所以一定要先理清自己生活中的客观时间,创造属于自己的阅读时间。比如我通过记录时间,发现早上5:00-7:00基本没事,那么开始培养自己早起读书的习惯,即使是周末也要坚持早起。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适合自己的最重要。关键是用客观时间来规则,而不要用主观时间去计划。谁也不能保障上一件事是否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旦超时,将影响后续事件的执行。
003 习惯不会一蹴而就
当我们刚刚开始尝试建立阅读习惯时,每跨出一步都是困难的,没有人可以一夜之间从“不会”到“会”,习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动力和阻力是同时作用的,不要因为过程中偶尔的失败而陷入内疚或自责中。要以一种鼓励而不批评,友善而不攻击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给自己足够的安全感来走进不舒服的情感地带,你的整个自我也会以更完整而协调的方式进入良性的运转。
004 视“读书”为成长的契机
①有意识地通过读书汲取知识,用输出倒逼输入。
②读书为了让自己视野开阔,能够更加自信、积极地与人接触。
③将书本中获得的知识,放到现实中去实践,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④有目的地读书,将书中的知识助力工作,同时通过读书收获更多知识。
⑤用书中读到的知识为基础,与人交流,获得更高深的见解。
005 团队的力量
自从加入了读书的团体后,被团体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激励并影响着。大家在规定的时间内共读一本书,并输出读后感。在团体里你还能学习到各位大神的优秀作品,助力自己的进步和成长。加入团队的好处有:
①会形成每读完一本书后就发表读后感的习惯,进一步加深书中内容的记忆。
②可以了解到他人关于自己感兴趣的书的想法。
③可以即时提问和讨论。
④文章中有明确的推荐理由,需要读的书也不断增加,可以让我们遇见很多未知的书籍。
⑤形成良性循环。
在改变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自己要想逃避的想法,不要急着否定,你要做的是允许这个想法的出现,并记录下来。通过不断地复盘每一次行动的进步及不足,观察每次想放弃时的感受,想想如何在下一次行动时做得更好。当我们按照自己真实的模样而不是理想模样来接受自己时,终将会遇见自律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