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女皇武则天
切莫说,人之初,是善还是恶,有谁落地笑呵呵。
别说人难做,别说人好做,
好做难做都得做。
做得人上人,滋味又如何?
回头看是善是恶,
还是千古迷惑,
自有人评说。
——电视剧《武则天》主题歌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女皇帝,又称武曌或武后。武则天本名武照,出生于624年2月17日。14岁选入宫,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太宗赐名武媚;唐太宗去世后,成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90年10月16日,自立武周皇帝,改名武曌,取“日月当空”之意,时年67岁。在位15年,705年退位,成为女性太上皇。705年12月16日离世,享年82岁。
在中国历史上称帝的人有数百,称王的则数以千计,最特殊的莫过于武则天了。她不但是唯一的女性的皇帝,也是唯一的女性太上皇,她登上皇帝宝座历程的艰险曲折令人叹为观止,她无论为政还是为人都有着众多让后人说不清,道不尽的地方。
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武则天当政时代,影响最大的举措莫过于对科举制度的改革和对人才的搜求。首创了科举制度的殿试、自举、武举和制科等。殿试,即由皇帝亲自对笔试通过者(称贡士)进行面试,武则天不但注重才学,而且注重相貌口才。武举的内容包括骑射、马枪、举重等,通过者由兵部录用,这两项都深刻影响中国的科举制度。自举即毛遂自荐,成为武则天时代所独有。制科是皇帝根据临时需要开设的考试,名目也根据需要而定,如贤良方正科、博学宏词科等。
除科举之外,武则天搜求人才的热心也为中国历史所罕见。狄仁杰、魏元忠、张柬之等均为当时名臣,而姚崇、宋璟等则为开元名相,开元盛世的人才基础,正是武则天时期打下的。
此外,武则天对盛唐诗赋的繁荣也有贡献。她本人爱好文学,不但作诗还创造出一些汉字,如“曌”。在她积极倡导下,宴会赋诗、应制赋诗十分盛行,吟诗作为获取功名的一个捷径。在武则天时代,唐诗开始进入繁荣期。《全唐诗》存有她的诗。
作为一个曾体验过民间生活的帝王,武则天重视农田水利建设,提出“重农桑,薄赋徭”主张,主持编撰农书《兆人本业》。
关于武则天也有不少负面评价。其主政初期,由于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杀害无辜,滥封官吏,指摘其晚年生活淫乱等。
武则天最终决定传位给亲儿子,而不是武氏家庭的人,被认为是正确之举。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11月武则天驾崩,年八十二岁。唐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唐乾陵,立无字碑。
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一代女皇的人生,回头看是善是恶,自有人评说。
(陪伴营2022年12月18日)